句子大全

王阳明心学精髓解读好句,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作者: 提花小将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5日

王阳明心学精髓解读好句

一、无善无恶心之体:无

二、知善知恶是良知:知

三、这四句教共28个字,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表述,也是阳明心学的纲领性学习口诀。

四、这十六字出自于《尚书·虞书·大禹谟》中。

五、为善为恶是格物:行

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一分为二”方法

七、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

八、有善有恶意之动:有

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王阳明心学中的十六字箴言,其涵义为:人心险恶莫测,道心微妙居中,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们要真诚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一十、王阳明在一首题为"中秋"的诗中写道:我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江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这首诗也反映了他的心学思想的精髓:心向光明。

一十一、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一十二、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十三、心学是明代著名儒学大师王阳明创立的一门学派。他主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在品格修养上,他强调心向光明,一切由心而生。

一十四、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知和行

一十五、“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阳明心学释义:

一十六、“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心者,率性之谓,而未杂于人。无声无臭,至微而显,诚之源也。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见孺子之入井而恻隐,率性之道也;从而内交于其父母焉,要誉于乡党焉,则人心矣。饥而食,渴而饮,率性之道也;从而极滋味之美焉,恣口腹之饕焉,则人心矣。惟一者,一于道心也。惟精者,虑道心之不一,而或二之以人心也。道无不中,一于道心而不息,是谓‘允执厥中'矣。”(王阳明《重修山阴县学记》)

一十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一十八、还有什么不能包括的?只有辩证逻辑这种东西了

一十九、以为“心即理”是本体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方法论。而“致良知”又是“知行合一”的在晚年更圆融更切实更简易的说法。所以王阳明晚年只说“致良知”三个字就把所有说法都涵盖了。然而“致良知”也需要做“致”的工夫,阳明认为需要静和动两方面兼修。如果只做静的工夫,如静坐,那么就会流于枯槁,一旦遇事就会自乱分寸,所以最主要的是做动的工夫,即事上磨练。

二十、阳明心学不是简单地强调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强调人与外部世界的三体关系,即本体、主体、客体。本体即人之初心,主体即人之身体,客体即外部客观事物,这三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我对客观世界万物改造的符合“心即理”天道的实践关系,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

二十一、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二十二、只有禁得住做事考验,才能真正做到“动亦定,静亦定”。也就是说要“致良知”需要做“事上磨练”的工夫,才能真正达到最终目的。所以我说阳明心学精髓所在就是“格物致知”四个字。对格物致知四字的不同解释,正是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的根本区别。

二十三、人常把“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当成阳明心学的三大纲领。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秋天温馨的祝福语,秋天的经典祝福语
    下一篇:元宵节的诗句,元宵节的诗句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i29.com

    All right reserved. 提花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9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