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咏月的诗句,咏月的诗句

作者: 提花小将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4日

咏月的诗句

一、整首诗全部都是写景,这些诗歌一般都是运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三、《唐诗小札》(刘逸生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78.11.)

四、踏着晚自习的上课铃声,语文老师健步登上讲台,宣布比赛规定:老师指名背诵咏月诗句,后面再提名的同学不得重复前面已背诵的诗句。

五、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六、河南省方城县育星学校四3班 卢清雯

七、从整体构思规律上看,咏物诗或如上述的咏蝉诗用拟人,或如贺知章的《咏柳》用比喻。

八、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九、刘禹锡的《乌衣巷》表面是写今日乌衣巷的景象:昔日王公贵族住的地方,已经荒芜得长了野草,以前筑巢于王公贵族豪宅中的燕子因为那华堂已无,只好栖身于平凡百姓的家中。实际上是通过描绘这景象,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一十、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一十一、怀古诗,往往前面部分的诗句是所凭吊的地方的景色,后部分的诗句是抒发希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或讽喻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感慨世事沧桑,这类题材的诗歌往往是运用借古讽今或直抒胸臆的写法。

一十二、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一十三、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一十四、咏物诗的写作技巧虽然不绝对程式化,但是千百年来的积淀也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一十五、羁旅诗,多写游子在外漂泊的思乡怀亲之情及人生感伤,思想意蕴比较集中。基本格式也比较固定,前半部分多是写诗人在旅途中、驿道上或者旅舍、驿站、客船等羁旅滞留之地所见的景色,用的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后半部分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抒发思乡思亲的苦闷。

一十六、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他得意极了。

一十七、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一十八、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一十九、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二十、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二十一、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二十二、湘云(枕霞旧友)

二十三、每首诗依然有选咏者各自的特点,比如薛宝钗的“忆菊”,就一味地是寡妇腔;贾宝玉的“种菊”就归结为绝尘离世;史湘云的命运,从她的“册子”上看,后来虽一度“来新梦”,但终究“梦也空”,未能“淹留”于“春风桃李”的美满生活。脂评说,“湘云是自爱所误。”(第二十二回)也与诗中所说的“傲世”相合。林黛玉的诗中“孤标傲世”、“幽怨’等等,则更说得明白;我们既知已佚的后半都原稿中写她的死的那一回,回目叫“证前缘”(脂靖本第七十九回批语),则“登仙”的寓意就同样清楚。(第十三回:秦可卿停灵于会芳园登仙阁;第十五回: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从“残菊”诗看探春,可知她“运偏消”时,如菊之“倾欹”“离披”,境况也大不如前;“万里寒云”,“分手”而去,正是她远嫁不归的象征,所谓明岁再会,切莫相思等慰语,其用意也不过如同元春临别时所说的“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那番话罢了。

二十四、对钱一些形态,我国古代诗人们也有惟妙惟肖的诗句。庚信的“桃红颜色好如马,榆英新开巧似钱”,李商隐的“今日春光太漂荡,谢家轻絮沈郎钱”,李贺的“榆英相催不知数,沈郎夹城路”,五代十国前蜀王建的“素柰花开西子面,绿榆枝散沈郎钱”和宋代韩琦的“榆英纷纷掷乱钱,柳花相扑滚新绵”等诗句,将小五铢的沈郎钱比做榆英、柳絮,其轻薄、细微之态跃然纸上。对古钱的书体艺术,许多诗人也进行了精妙独到的描述。古钱孝建四铢,永光二铁铢和景和二铢的钱文书体是用一种隶书别体“倒薤体”写的,该本文字字型看起来像是细长尖锐的薤叶,唐代诗人钱起的诗句“倒薤翻成字,塞花不假林”,韩愈的诗句“拳科倒薤形模奇”都将这种“倒薤体”文字刻画得活灵活现。宋代的“御书钱”是很出名的,它始于宋太宗赵炅,北宋诗人王禹诗赞赵炅所书的钱文:“尽返鹊回鸾之法,掩天龙地马之名。”

二十五、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二十六、《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二十七、林黛王所写的三首诗被评为最佳。如果作者只是为了表现她的诗才出众,为什么在前面咏白海囊时要让湘云“压倒群芳”,在后面讽和螃蟹咏时却又称宝钗之作为“绝唱”呢?原来作者还让所咏之物的“品质”去暗合吟咏它的人物。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相适合的了,她比别人能更充分、更真实、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二十八、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二十九、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三十、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

三十一、咏物言志诗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是停留于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的层面,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出色的咏物诗人,就像高明的画家那样,他的笔触要深入到对象的灵魂,画出事物的神韵、品格,不但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是曲尽其妙地写出物的特点。这就是古人对于咏物诗不成文的法则。

三十二、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三十三、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三十四、怀古诗在艺术手法上、构思上,主要习惯是(1)或以景衬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或议论引发,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是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咏史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常引用一些其它典故,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了六个典故。至于用典时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多用典故,是其常见艺术手法。

三十五、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三十六、黛玉三首诗中,“咏菊”又列为第一。由于小说里众人的议论,容易使我们觉得这首诗之好,就好在“口角噙香对月吟”一句上。其实,诗的后半首写得更自然,更有感染力。“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又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它难道不就是作者写在小说开头的那首“自题绝句”在具体情节中所激起的回响吗?这实在比之于让林黛玉魁夺诗这件事本身,更能说明作者对人物的倾向性。

三十七、宝钗这首被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三十八、这一首用的是“十灰”韵。

三十九、清代方浚颐《梦园丛说》曾记都门赏花情况说;“板乐寺之海棠,枣花寺之牡丹,丰台之芍药,十刹海之荷花,宝藏寺之桂花,天宁、花之两寺之,自春徂秋,游踪不绝于路。又有花局,四时送花,以供王公贵人之玩赏.冬则招三五良朋,作消寒会,煮卫河银鱼,烧膳房鹿尾,佐以涌金楼之佳酸,南烹北炙,杂然陈前,战拇飞花,觥摔交错,致足乐也。”小说中赏桂、赏菊,送海棠,以至冬日消寒大嚼鹿肉都写到了。王公贵人的种种乐事,完全是建筑在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特别是逼使广大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的基础上的。彼此唱和,斗奇争新的咏物诗风摩一时,正是这种闲逸生活的反映。

四十、杜甫的《兵车行》,就是通过描述老百姓被征发去服兵役与家人离别的悲痛欲绝的场面,通过描绘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古战场的惨状,控诉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倾诉了老百姓的痛苦,表达了人民厌战的情绪。沈诠期的《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就是控诉长年累月的战争造成了家人分离的痛苦,同时抨击了当权者的无能。唐朝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这首诗前两句写将士们极目所见和回望玉门关的景象,借以渲染战争的气氛,两句抒写身经百战铠甲磨穿的将士们发出的誓言,表现了将士们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可见,边塞诗题材与思想意蕴以及艺术手法关系也有规律可寻。

四十一、第五回书中,警幻仙子曾赞宝玉是闺阁中的良友,并且说他可为闺阁增光。这是说宝玉喜欢女孩子同那些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不同,他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也不论是奴婢还是戏子,他都把她们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平等对待。如果以花喻女孩子,那么这首诗吟诵的种菊、灌菊、护菊,就正表现了他对女孩子的态度。

四十二、陈师道的《十七日观潮》也相当典型,“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全诗句句都是写景,它用了比喻的手法,用白虹比喻钱塘江水狂涛滚滚,从远及天边的江面上奔腾而来的壮阔景象。用想象的手法说了这浩大的水的来源以及水势浩大的原因。后两句分别用晴天和晚日来衬托潮水雄壮广阔浩淼和极盛的气势。诗歌寄托感情于写景,以景载情,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刻激越的情绪和喜悦的心情。

四十三、对于金钱的重要性,古代一些诗人也揭示得十分深刻,唐代曾有“囊中无青蛛,筐中有黄绢”的诗句,宋代诗人黄庭坚曾吟咏过:“管城子无食内相,孔方兄有绝交书。”同样在宋代,进士胡寅的“方兄无势宁能热,穷鬼多羞祉自苞”和元代集贤学士曹伯启的“孔兄正羞涩,趑趄色氤氲”等诗句更是形象地刻画了人们因为无钱举步维艰、四处碰壁英雄气短的窘迫形象。

四十四、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四十五、历史上一些清谈之士,耻于言钱,用“阿堵物”称之。古往今来,一些文人墨客笔下不乏有对钱币的描绘,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的诗句。西汉卓文君曾有“男儿重义气,何用错刀为”的诗句,东汉大科学家张衡也有“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的佳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留有“尔持金错马,不入鹅眼贯”的言钱诗。北宋梅老臣有诗云:“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这些借钱言志言事的诗句,至今还被人传诵。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那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城长征人未还”的边塞诗,有学者认为诗中“明月”并非天上明月,而是指“明月钱”,即铸有明月字样的环钱。

四十六、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四十七、羁旅诗中思乡思亲友类诗歌的意象比较固定,常用的一是月亮,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都颇有盛名。二是鸿雁。鸿雁每年秋季不远万里飞回故巢越冬,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发思乡情。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韦应物《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三是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为证。

四十八、弹琴饮酒,赏菊吟诗,蔑视富贵,佯狂傲世,颇具陶潜一类名士的风度。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四十九、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五十、《文学理论基础》(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

五十一、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五十二、这类题材和意蕴以及艺术手法关系的规律方面,极具代表性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前面部分就是写行人踯躅在旅途上所见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夕阳等景物,借这些苍凉景色来抒发心中的愁苦;后两句是直接抒情,抒的是羁旅游子的孤独和思念亲人的伤感之情。

五十三、《诗》和《咏白海棠》属于同一类型,都在花事吟赏上反映了当时的都城社会习俗和有闲阶级的文化生活情趣。

五十四、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五十五、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五十六、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三。用的“八庚”韵。

五十七、中国古典诗歌,是题材内容与思想及表达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其关系当有规律可寻。

五十八、簪菊

五十九、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六十、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六十一、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六十二、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六十三、种菊

六十四、残菊

六十五、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六十六、写景诗,结构形式与思想意蕴关系,常见的主要有两种情况:

六十七、和同类内容的大多数诗一样,它寄情寓兴的一面,还是值得注意的。

六十八、诗人怀古咏史,在表达感情规律方面,有的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王安石清醒地认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有的是把史实与现实紧紧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歌前面部分写今日凭吊北固亭时所见之景色,后半部分写此时此景所触发的联想,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强敌,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以及自己报国无门,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讽喻当朝统治者要注意前车之鉴,不要像元嘉年间刘义隆那样空喊收复失地的口号,准备不周,反落得兵败导致敌人南侵的后果,也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却怀才不遇的愤懑。有的只是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王安石对昭君出塞这一和亲故事,慨叹道“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其意图是借他人历史题材之酒,浇自己感慨块垒。

六十九、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七十、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七十一、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是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的统一体。不同题材的内容需要不同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不同题材的诗歌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感情上也有不同的方法。久远的中华民族文化积淀,形成了承载本民族思想情感的特有的固有的文学形式。我国的古典诗歌,更是这两者和谐结合的典范。其中诗歌题材的类型,与其思想感情意蕴取向及艺术手法的选用,关系更加密切。如果我们以题材分类为切入点,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突破口,容易地抓住古典诗歌内容与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之间结合的规律,窥探到古代诗歌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领略古典诗歌形式美与内在美,能容易地解答诗歌鉴赏的问题。

七十二、宝玉自己以为他的诗写出了“访菊”、“种菊”的情景,但也心服口服地承认不如林、薛、史诸人之诗。

七十三、诗分咏十二题的形式,好象只是宝钗、湘云偶然想出来的新鲜玩意儿,其实,也完全是当时现实生活已存在着的一种诗风的艺术概括。与作者同时代人爱新觉罗・永恩(清宗室、袭封康亲王)的《诚正堂稿》中就有“和崧山弟”的《八咏》诗。其八咏诗题是“访菊”、“对菊”、“种菊”、“簪菊”、“问菊”、“梦菊”、“供菊”、“残菊”,几乎和小说中一样。崧山,亦即嵩山,是敦诚(他与敦敏弟兄二人都是曹霄芹的朋友)的好友永恚(上大下恚)的号。在他的《神清室诗稿》中也有“访菊”、“对菊”、“梦菊”、“簪菊”、“问菊”等诗。可见,小说中的情节,多有现实生活为依据,并非作者向壁虚构。

七十四、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七十五、菊影

七十六、前面部分的诗句是写景,后部分的诗句是抒情,这一般都是运用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七十七、由此可见,咏物诗的写作技巧虽然不绝对程式化,但是千百年来的写作习惯的积淀也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一般常用象征、托物言志、比喻和比拟等艺术手法。

七十八、黛玉“魁夺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七十九、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字面上说的内容是石灰的出身、特征,实际上是用了借物咏怀的手法,委婉而巧妙地表现了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对养成高尚的品格的孜孜追求,表达了为保持美好品格而坚贞不渝的顽强意志。柳永的《卜算子・咏梅》表面上吟的是寒梅,写梅花落寞孤寂,饱受凡花的妒忌,即使是遭受践踏碾踩化作泥土,也要为人世间留下一缕清香,实际上却是通过梅花这一意象用借物咏怀的艺术手法来抒写诗人在浊世中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孤傲、坚贞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八十、这类诗歌中最典型要算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分手地点令人心中充满惆怅的景色,后两句是直接抒发诗人在此时此景中对老朋友的劝告:咱们再多喝一杯吧,出了这个关口,咱们老朋友再也不容易得见面了。

八十一、黛玉(潇湘妃子)

八十二、画菊

八十三、由爱而爱及的影子,极力描绘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种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八十四、王安石的《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持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这首诗写游子在外漂泊的思乡怀亲之情及人生感伤。从其主旨上看,是以“乱”为诗眼,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这些冷色调的、灰暗压抑的意象,暗写诗人心烦意乱,描绘了“驿站秋夜难眠图”。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及“归梦”这一意象点明的怀乡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此联将浓郁的乡思、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再借景色凄凉的天地含蓄而浓郁地表达出来,“凄凉”更是作者心境的直接表达。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进一步将诗人的烦乱心绪渲染到了极致。

八十五、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及反映边疆将士奋勇杀敌、誓死卫国、愁怨征戍、思乡思亲和诗人同情征戍将士为基本内容,思想意蕴多是表达渴望建功立业、赞扬将士爱国和忠勇精神、抨击统治者穷兵黩武、批评当局昏庸无能,或是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题材与艺术手法关系大致是,前面常用描写的方式写边塞风光,为后面抒情作铺垫,做到情与景交融。

八十六、――摘自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八十七、从《画菊》这个题目说,这首诗写得很生动。“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和造句都不落俗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句“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有“画饼充饥”之意。书作者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八十八、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八十九、簪菊,即把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九十、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九十一、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九十二、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九十三、主要参考文献:

九十四、探春(蕉下客)

九十五、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九十六、供菊

九十七、【诗词鉴赏】

九十八、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九十九、唐朝许浑的《谢亭送别》也相当明显地体现了这个规律:“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流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首诗开头两句主要是写离别时的地点的景色,但是写景和送别的情景密切相关,其中的“红叶青山水流急”之景既呼应了上句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半部分的“人已远”之事,把不同于一时间的事情放在一起,蕴含了离别太急之意,强化了送别的伤感。最后一句虽然表面上是写景,但是它更着重于与第三句组合起来表达难分难舍、深感凄凉孤独的感情。

一百、《中国古作理论》(刘九洲 张声怡编 1982.7.)

一百零一、访菊

一百零二、愉快地度过八天长假后,同学们陆续返回学校。我们班的同学一进教室,纷纷背诵起课外作业来。那是我们语文老师别出心裁布置的作业——搜集有关咏月的诗句,开学第一天晚上开展“咏月诗句串串烧”比赛。

一百零三、菊梦

一百零四、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一百零五、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

一百零六、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一百零七、咏菊

一百零八、由于诗人的精神世界不同,所以即使是描摹同一事物,不同作者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寄托不同的感情表达出不同的意蕴。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人诬陷入狱的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发出的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慨叹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一生平庸的文学宠臣虞世南“垂蕤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清高华贵者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堪称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一百零九、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一百一十、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一百一十一、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一百一十二、对菊

一百一十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一百一十四、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

一百一十五、宝钗(蘅芜君)

一百一十六、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一百一十七、供菊,是把插在花瓶中作摆设来赏玩。这一首被评为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韵。

一百一十八、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一百一十九、“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一百二十、咏物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或批评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表达自己对某些社会人物或者某种社会现象进行抨击。其字面上是咏自然之物,其实所咏之物仅是用来承载情感的一个载体,往往是运用托物抒情、借物咏怀的艺术手法委婉曲折地言诗人之志、抒诗人之情。

一百二十一、忆菊

一百二十二、比赛开始了,“调皮大王”乔冠洋第一个闪亮登场,他晃头晃脑地背诵的是李白的《静夜思》,?悖?飧鲆蔡?《?屏税桑?锥?靶∨笥讯蓟岬陌。〉诙?錾咸ǖ氖侵芄饣裕??乘械氖敲虾迫弧端藿ǖ陆?返摹耙翱跆斓褪鳎??逶陆?恕薄=幼攀茄?拔?辈芎H闵铣。??乘械氖钦啪帕洹锻?痘吃隆分须谥巳丝诘拿?洹昂I仙?髟拢?煅墓泊耸薄薄?

一百二十三、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一百二十四、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一百二十五、送别类诗在选用意象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律:一是杨柳,因为“柳”和“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刘禹锡的《杨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等;二是长亭,长亭作为陆上的送别之所,在古代送别诗词中屡见不鲜,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三是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等。除此外,“酒”、“阳关”等也常用来表送别。

一百二十六、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一百二十七、问菊

一百二十八、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一百二十九、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一百三十、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

一百三十一、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一百三十二、咏菊诗,把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一百三十三、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有杜甫的《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前半部分写了诗人月夜所见的开旷的原野上萧瑟的野草,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孤零零的夜舟,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伤感。后半部分是触景生情想到天地寥廓自己渺小、漂泊和官场失意,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了怀才不遇、自伤飘零的凄苦感情。

一百三十四、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一百三十五、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抒发诗人的怀古叹今之情,揭批统治阶级的昏庸荒淫,揭示历史变迁规律以警示今世。怀古诗常用的意象为“六朝”、“金陵”、“西都”、“赤壁”等和历史相关的名城、事件或者人物;常用对比以及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写法,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形象更加鲜明、感情更加强烈。

一百三十六、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一百三十七、关键词:古诗题材 与思想及艺术 关系 规律

一百三十八、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一百三十九、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一百四十、送别诗,基本规律是前面部分是写景,后面部分是抒情。所表达的往往是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厚情谊。常常用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的手法。

一百四十一、在写景诗中,时段与情感关系也有规律可寻。时段不同,表达的情感往往不同。一般来说,写初春景色多是表达喜悦之情,写晚春的景色多是表达时光易逝感叹人生易老的伤感,写秋天则多是表达悲凉忧伤的情感。

一百四十二、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一百四十三、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

一百四十四、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一百四十五、这是十二首诗的最后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一百四十六、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用的是“一冬”韵。

一百四十七、宝玉(怡红公子)

一百四十八、创作意图规律方面,诗人对早已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必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那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这赤鼻矶就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

一百四十九、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一百五十、从具体描写方法看,对所咏之物,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作背景烘托出白莲独特的气质和神韵来。

一百五十一、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一百五十二、《唐诗通论》(刘开扬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1.)

一百五十三、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

咏月的诗句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句,有关秋天的诗句
    下一篇: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i29.com

    All right reserved. 提花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9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