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形容意志消沉的诗句,意志消沉

作者: 提花小将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4日

形容意志消沉的诗句

一、结合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可知,诗中“悔偷灵药”的心理,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诗人在黑暗污浊的现实社会中,曾力图摆脱俗世,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因此,这两句诗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这种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具有普遍性、典型性。

二、《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词,写词人在元宵佳节的感受,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词的上片以对比手法,通过写现实节日的欢快与作者凄凉的心境,刻画出了词人寓居异乡的孤独悲凉。元宵佳节,天气十分美好,可词人想到了自己的处境,眼见绿柳氤氲,春意融融,她忧心忡忡,感叹道“次第岂无风雨”。这几句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从构思上看为下文“谢他酒朋诗侣”和“怕见夜间出去”作伏笔,再深入一层看,似也暗含天有不测风云,不能陶醉于安乐环境之意。正因为如此,她谢却了友人的邀请,没有玩赏的心情。

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四、“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句,出自唐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五、“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两句,写的就是在这种情绪下的消极思想。“空门”,指佛门,佛教教义认为,世界一切都是空的,以空法作为涅盘之门,故称空门。这两句大意是说,自己的一生有太多的伤心事,只有皈依佛门才能解脱。王维一生际遇坎坷,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事业,后因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他本身出生于奉佛家庭,受佛门思想影响很深,当理想破灭时,这种思想就成了他的主导思想。他认为人生的种种苦恼,必须到佛门空无寂灭的哲理中,才能得以摆脱。

六、诗开篇便流露出生不逢时的感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来者”是指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但是,这样贤明的君王,前代不可见,后来者自然也来不及见到,这真是一种悲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情感更加深沉悲怆。当诗人怀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哀,登幽州台远眺时,只见宇宙茫茫无际,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显得极其渺小,不禁有种强烈的孤独感,以至悲从中来,怆然流泪。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之辽阔,展现了一幅雄浑浩瀚而空旷的艺术画面;末句刻画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形象及其悲哀苦闷的心情。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七、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诗名为咏蝉,实则以蝉喻己,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其中“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这两句用典。“白头吟”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用情不专,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用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流露出了深深的哀怨之情。同时“白头吟”一语双关,又照应了上句的“玄鬓影”,抒发了“美人迟暮”之感。短短的十个字,把这种凄恻的情感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含蓄而自然。通过这两句诗,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并非池中之物,决不会久居于人下。果然,在六年之后,即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并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终,成为历史之谜。

八、下片前半部分回忆自己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情景,那真是一个繁华热闹。可是,好景不长,如今国破家亡,又加上年老体衰,哪还有当年的游赏心情?因此“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歇拍三句情感极其悲凉,以别人之欢声笑语来反衬出自己伤感孤凄的心境。词人不愿意出去,宁愿躲在帘子底下,从别人的欢笑中感受节日的气氛,一是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元宵灯会以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九、几年离索,“春如旧,人空瘦”,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她变得憔悴了。这不仅仅是岁月的摧残,更是因为心底的牵绊,“憔悴支离为忆君”。本来可以两不相干,谁知相思之情难以斩断,只能用无尽的泪水祭奠绵绵的相思之情。“桃花落,闲池阁”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人事。陆游与唐婉再次重逢在沈园时,依旧是美丽的春天,只不过人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了。这里的“桃花”是唐婉的化身,而“东风”则是陆母的写照,因为“东风恶”,它的无情摧残,唐婉变得无比憔悴,她本来像美丽的桃花一样,如今却凋零了。一个“落”字,非常沉痛,突出唐婉所承受的痛苦之重,也表明作者内心的凄凉失落。而作者本来像池上的楼阁一样,是桃花的陪衬者与守护者,如今桃花零落,词人的心境,也像“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一片空旷。这两句表面写景,却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突出唐婉所承受的痛苦,也表明作者内心的凄凉失落。“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之至。虽说两人的山盟海誓还在,情感依旧如一,可是”相思相望不相亲“,明明有爱却不能爱。一刹那,恨、怨、悔、痛……百感交集,难以名状的悲哀只形成了“莫莫莫”三字。罢了,一切都为时已晚,事已至此,怎么都没有用了。

一十、相见欢

一十一、“燕燕轻盈,莺莺娇软”两句是对梦中女子的描写,她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这是一位绝佳美人。三句点明“感梦”之题,说明这一切都是在梦中出现的,足见词人相思之浓。以下写梦中人的自述,从对方来写思念,更加重了相思之情。过片写别后难忘旧情,词人看到身边的“书辞”、“针线”都在,偏偏不见梦中人,想必她的魂魄也追逐自己来到远方了。只可惜,梦醒之后看到的却是“淮南皓月冷千山”,明月之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这样“冥冥归去无人管”,独自归去无人照管。结尾两句想象情人梦魂归去的情景,显示了作者无限的爱怜与体贴,写景极其清冷,意境极凄黯,而感情极深厚。特别是“淮南皓月冷千山”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将作者那种孤独、那种悲凉、那种落寞,甚至有一点绝望的心情表露无余!后人对此二句评价极高,就连对姜夔一向颇有微词的王国维也不禁要说:“白石之词,余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一十二、李煜还有一首词《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一题《虞美人·春怨》,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一十三、悲伤,意谓哀痛忧伤,侧重于因心情不好而难过。悲伤作为一种负性基本情绪,通常指是由分离、丧失和失败引起的情绪反应,包含沮丧、失望、气馁、意志消沉、孤独等情绪体验,表现在外即为沮丧心情,落泪与沉默。

一十四、依旧是写离别,《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是歌妓写给心上人的一首伤别词。“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两句,写景抒情,点明了离别的时节和地点。“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聂胜琼是京城名妓,临别之时,将《阳关曲》唱给自己的心上人听,自是别有一番苦痛滋味。上片写临别之悲,下片写别后之情。“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写出了词人对心上人的款款深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枕前泪”、“阶前雨”,一个是屋内,一个是室外;一个是人,一个是物;一个有情,一个无情,两者相互映衬,情悲意切,十分感人。在词人的心里,自己的枕前之泪和窗外的阶前冷雨是一样的,都是那么的凄冷,自己的泪增添了雨的悲,阶前雨增添了泪的凉,二者共同渲染出词人别后悲苦无依的凄凉场景,抒发了对心上人的强烈的思念,情感很细腻,令人心碎。相传后来李之问的妻子读到这首词时,“喜其语句清健”,被作品中的真挚感情所感染,毅然地决定“出妆奁资夫取归”,聂胜琼遂如所愿。

一十五、“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这是王维的《叹白发》诗,前两句写嗟老伤时。“宿昔”、“须臾”都形容时间短暂;“垂髫”代指儿童。这两句是说人的一生极其短暂,展眼间,少年青丝成白发,顷刻间,老人死后又转为孩童。王维信佛,相信来生转世,即使这样,他对生命依旧充满了慨叹与矛盾:一方面,他相信人死还会再少年;另一方面,他眼看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理想破灭却无能为力,不得不为之惋惜、怅惘。

一十六、“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出自唐代诗人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诗人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境遇十分悲凉。这两句类似的有王维的《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但后两者都是情景的白描或渲染,无比无兴,都不如此句有韵味。这两句承接首联,视线由外及内,写冰冷的静夜里正下着凄凄的小雨,沙沙地敲打着雨中秋树;陋室之中,燃着一盏昏昏的油灯,油灯之下,一个白发老人,苦不堪言。此外,这两句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利用作比的形象来进一步烘托气氛,富有诗味。树叶在秋风中飘落,类似于人的风烛残年,飘摇不定。同时,雨中的黄叶树作为现实中的自然景物,又烘托了凄冷的环境氛围。

一十七、据说,唐婉还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词中描写了唐婉与陆游被迫分开后的种种心事,直抒胸臆,哀婉动人。

一十八、《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诗,用融情于景的形式,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知音难觅的迷茫。

一十九、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道出了千百年来无数怀才不遇之士的共同心声。

二十、下片写由对昔日生活的回忆而产生的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上句透露出孤独情思,下句则哀怨至极。东风解冻,透露春天的气息,但对他说来,春天永远过去了,他已“满鬓清霜残雪”,那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他难以承受。

二十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古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二十二、纳兰性德写孤独寂寥,是极其失意凄美的。他说“谁翻乐府凄凉曲”,是谁在演奏这凄凉的乐曲呢。当然,此问并不求结果,只是一个感伤的引子罢了。“风也萧萧,雨也萧萧”两句,描写的是感伤的环境,这是一个风雨潇潇的夜晚,本就凄凉难耐,又听到乐府哀曲,词人的孤独寂寥心境自不待言。“瘦尽灯花又一宵”,是词人看着烛芯慢慢燃尽散作灯花,就好像一个人渐渐消瘦的样子。其实瘦掉的又岂止是灯花呢?词人彻夜未眠,灯花瘦尽,人亦神伤消瘦。

二十三、《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到达夔州。这首诗就是56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二十四、“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两句以自然中的星月作比,以“如何”二字领起一个反问句来抒发幽怨。这里的“星”指牵牛、织女二星,传说他们一年一度在七夕相会,所以称“星解聚”。这两句是说,月亮虽然常缺,但也有重圆的时候;牛郎星和织女星虽远隔银河,但每年七月七日也有重聚的时候,为何偏偏我们这些离人就不能再次相逢呢?这里的“人”当指主人公和他的妻子;“归”是归到“擘钗破镜”的地方。但要把这一幻想变为现实,是何等的不易。词人心中愤愤不平,充满了怨恨,又无处发泄,才不禁向天上的星月发难。这时却听到了杜鹃“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这对于渴望团圆的主人公是一个强烈的刺激。结句进一步联想到塞雁,塞雁一年一度南来,他“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却看不到亲人回来的那一刻,更看不到国家完整回归的那一刻。在这首词中,作者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对国家深沉执着的爱完全融合在一起,从侧面表现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强烈不满。

二十五、伤春离别在晏殊的笔下就显得十分通达。“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两句虽然仍写念远伤春,但眼界较大,感慨颇深,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词人从放眼河山“念远”是他感情的抒发,一个“空”字却是他对这种感情的一种理性的反省:念远又有什么用呢?“落花风雨更伤春”紧承上句,由“空”字贯穿,写的是词人对伤春的感受。这两句是说我已经有了念远的悲哀又加上伤春的悲哀,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念远不一定就能相逢,伤春也留不住春光。所以“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词人懂得只有爱惜了今天,珍惜了眼前人才能真正拥有美好的未来。

二十六、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姜夔少年时有一段情事:他少年时游历各地,在安徽合肥邂逅一对姐妹,并与其中的一位相爱。然而姜夔生计无着,被迫离开合肥,致使二人无法厮守,抱憾终生。就是这段少时情事,始终埋藏在词人的内心深处,从未忘怀过。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姜夔从汉阳(宋时沔州)东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时,梦见了远别的恋人,写下《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这首词。

二十七、“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两句点出弦歌者悲伤的原因: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心中的伤感,知音难觅才是为让人伤感的。听歌者是一位彷徨失意的人,当他听到凄凉的弦歌声从楼中隐隐传出,不禁受了感染,他揣测“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恐怕只有杞梁妻那样悲苦之人才能弹出如此悲绝之曲吧。诗人将其比作“杞梁妻”,可知弦歌者是一位女子。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弦上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无限凄凉,几多压抑。诗人禁不住再次揣度女子的内心——“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二十八、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是一位写情能手,他把别离之悲痛写到了极致。《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便是一个代表。词一开始就自责后悔,“而今才道当时错”,至于是什么错,词人没有明说,紧接以“心绪凄迷”,这正是“当时错”所引发出来的。“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两句是设想之语。词人想象分别之后,她极其悲痛伤心,却只能偷偷地垂泪。她抬眼看见明媚的春光,却发现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她的心情也步入到了寒冷的冬天。“红泪”句用典。据说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登车启程后,仍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壶里,把晶莹剔透的玉壶染成了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由此可见,“红泪”是极其伤心悲痛之泪,然而还得偷偷地流,心中的矛盾纠葛可见一斑。

二十九、开篇几句以“君不见”,构成一组气势雄壮的排比句,一开始便营造了一种排山倒海之势,摄人心魄。而这奔放豪迈的感情中实则蕴含了人生易老的悲叹,更深一层,则在感叹怀才不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感叹人生的短暂。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感伤生命短暂,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把自己对镜自照、搔首踟蹰的无可奈何情态表露无遗。作者将本来短暂的人生缩短到朝暮之间,直至“忽然而已”,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其实,这两句与前两句还构成了反向对比,即把伟大永恒的黄河与渺小短暂的人生相对照,一景一情,一涨一消,形成了回环往复的咏叹,更强烈地突出了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主题。同时,也为下文的进一步的抒情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三十、诗的前两句写居处内外的环境,点出主人公长夜不寐的情景。室内,黯淡的烛光映照在屏风上;室外,银河垂地,晨星寥落。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内心的孤独寂寞可以想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两句,写主人公由天上孤月而产生的联想与想象。据说月宫中有仙子——嫦娥,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而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对于这个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女人公是抱以同情之心的。“应悔”是揣度之辞,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的关切之情。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嫦娥虽然得以升仙,却始终独居于清冷寂寞的广寒宫中,她的内心必定也是孤寂的,她的处境和心境与自己何其相像!因此,主人公进一步猜测,嫦娥很可能会后悔当初吃了仙药,眼望着碧海青天,独自消瘦寂寥。

三十一、“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二句写女子为王孙公子为追求的深沉痛苦。首句通过对“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描写,侧面烘托出女子的美貌;次句以“垂泪滴罗巾”的细节,表现出女子身不由己的痛苦。“绿珠”,原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美而艳,善吹笛”。赵王伦专权时,他手下的孙秀倚仗权势向石崇索取绿珠,遭到石崇拒绝。石崇因此被收下狱,绿珠也坠楼身死。作者用此典故,一则表明女子具有绿珠那样的美貌,二则以绿珠的悲惨遭遇暗示出女子被劫夺的不幸命运,表现出对王孙公子的不满,对不幸女子的爱怜同情。

三十二、同样写与歌女的离别,杜牧就写得十分缠绵。“多情却似总无情”,作者对情的概括十分精辟,明明多情,作者却说无情。人若是爱得太深,爱得太重,反而更难以表达内心的深情,在旁人看来就好像无情一样。“唯觉樽前笑不成”,在送别的宴席上,本来想强颜欢笑,使离别不至于太伤感,但在心爱的人面前,却总也笑不出来。作者这一微妙的心理变化,反应了对伊人的款款不舍之情。最后两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运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借物抒情。案头的蜡烛还在燃烧,时不时溢出烛泪,分明就是在替人的离别而伤心落泪。“蜡烛”是有烛芯的,所以作者说“蜡烛有心”,在诗人的眼里烛芯是有情的,是依依“惜别”之心。“替人”二字,使情意更深了一步;好像是说离别双方强忍住了泪水,而蜡烛却无法抑制,“替”他们而垂泪。“到天明”又点出了宴饮话别的时间之长,表现了作者与伊人的依依不舍。

三十三、开头先写春日美景,以景入情,用细腻清丽的语言刻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春风吹回庭院,春草变绿,柳树抽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只是,这美景年年依旧,人却已非当年。回想着昔日繁华的帝王生活,对比眼下凄凉的囚徒状况,他沉默无言。“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两句,点明题旨,流露出对故国生活的怀恋之情。“竹声”是凭栏所闻,“新月”是凭栏所见,这些事物都是词人当年在故国时最常见闻的,词人听见竹声,望见新月,心中有了一丝慰藉,总算可解思乡之情;但这些景物给词人带来更多的却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盛衰之感,他的心是极其痛楚的。

三十四、“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是作者对封建礼教下的世故人情的控诉,充满愤恨。用“恶”、“薄”两字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雨送黄昏花易落”句,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有自悲自悼之意。“晓风干,泪痕残”句,写内心无休无止的痛苦。她想把心事写下来寄给对方,却终究没有这样做,其中万种的委屈怅恨只化为“难、难、难”三字。“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三句,概括分别后世事全非的情况及两人的相思状况。因为日日相思,积劳成疾,终于成了“病魂”。“角声寒,夜阑珊”句,又以凄清的环境来加重这种悲凉的处境。角声是凄凉哀怨的,漫漫长夜终于将尽,但悲伤并没有因此而尽。——“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唐婉已为人妻室,她对故人的情感纵然强烈也不能表达出来,她不敢在人前哭诉自己的悲哀,只能咽下苦泪,假装过得很好。结句以三个“瞒”字作结,与开头“难难难”相呼应,把人物那种复杂矛盾而又无奈的内心刻画得极其沉痛,表现出她对陆游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忠诚。

三十五、孤独失意

三十六、“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明知此地一别就难有再见之日,还强颜欢笑,幻想着以后重逢的时候。“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就这样分离了,此时梨花落了满地,枝上已经没有了残留的花瓣,回望天边时,月亮正西沉。此时,月是迷离的,梨花是惨淡的,情感是凄迷的,或许这就是“满眼春风百事非”吧。这首词以率直平白的语言,把词人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十七、亡国伤痛

三十八、嗟老伤时

三十九、“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是传唱千古的名句,多被用来表示恋人因贫富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而不得不成为陌路之人。“侯门”指权豪势要之家;“萧郎”本指善吹箫的萧史,或风流多才的梁武帝萧衍,后来借指情郎或佳偶,这里是崔郊自谓。这两句是说,贵族之门,其深似海,一旦陷入,就会把旧相识当成陌生之人。作者在这里没有把矛头指向造成他们分离的“侯门”,反倒说女子对旧情人“无情”,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来切合“赠婢”的口吻,二来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显示出内心痛苦无奈而又不敢直言的凄楚。

四十、崔郊本身不算很有名,但他的一首的《赠婢诗》却广为流传。诗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不仅写出自己所爱被劫夺的悲哀,还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门第悬殊所造成的爱情悲剧,因此具有典型性,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四十一、“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这是一首送别时诗。其中“同作逐臣君更远”句,把“伤心”之情写得极其动人。刘长卿与裴郎中曾一起被召回长安,不久后又同遭贬谪,真是同病相怜,“同作逐臣”包含了多少悲愤与伤心。更让人悲痛的是,二人同时被贬已是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则更远,这种不幸就加倍了。诗人着重突出的是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写景抒情。“青山万里”紧承上句“更远”;“孤舟”照应二句的“水自流”,既写出了裴郎中旅途中的孤寂,同时流露出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

四十二、“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叙事直起,说自从凤凰城被攻破后,擘钗破镜也便分开。金兵攻陷汴京,使得百姓流离失所,亲人离散。在这个战争年代,存活下来已是不易,更不用说相互通信了,“天涯海角信音稀”句写的就是夫妻离散后音信难通的情景,刻画出饱受战争苦难的主人公之惨痛心境。“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两句,互文对举,合指极为遥远的地方。是说主人公推测自己的妻子、亲人可能被金人掳到遥远的地方,他便借助梦境,飞越万水千山去和亲人相会。

四十三、其实,世间知音本就难觅,这高楼的佳人即使借琴曲吐露心声,也也是枉然,没有人真正理解她的哀伤。这两句,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实际上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在东汉末年那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黑暗年代,知识分子受到杀戮和禁锢,一般的士子是没有出路的,失意彷徨之人何止千千万万?因此,“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诗人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位不遇“知音”的失意者,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一起,他禁不住感叹“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愿我们化作双鸿鹄,从此结伴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四十四、李商隐的诗有朦胧多义的特色,就是这首题为“常娥”的诗,也有多种解读。或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或认为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或言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四十五、扩展阅读:

四十六、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情感十分复杂深沉。诗人漂泊在外,离家万里,面对萧瑟之秋,心中更加悲怆;时已暮年,体衰多病,无依无靠,独自登高跳远,其中的况味,想必只有一个“悲”字勉强可以概括了。“万里”、“百年”在这里一指距离之遥,一指年岁之大;“悲秋”、“多病”,一写心情之沉痛,一写身体之衰弱,可谓是心身俱疲。“常作客”、“独登台”,则把一生的际遇写得极其简练,写出了诗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涯。总的来看,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融进这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为乡思之愁中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更显深沉。尾联承颈联而来,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张上。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四十七、首联以凄紧的风声和哀啸的猿声领起,写夔州特定的环境气氛,接着再以清水白沙上的飞鸟来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颔联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描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诗人仰望纷纷扬扬、萧萧而下的黄叶,俯视汹涌澎湃、滚滚而来的江水,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四十八、李煜

四十九、伤别怀人

五十、古诗词中多悲伤情绪,不仅限于古诗词,从我国整个文学史来看,感人至深的还是那些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抒写穷苦与愁恨的作品。这大概与我国古代社会乱离,民生多艰,知识分子大都具有忧患意识有关。韩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对此有较好的总结,“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本篇介绍的关于悲伤的诗词,属于伤感(与喜悦相对)类作品中的一类,由于其他类(离别类、爱情类、思乡类……)已涉及到很多,所以本篇只介绍部分诗词。

五十一、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是另一个时代的“孔雀东南飞”,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二人结为夫妇,伉俪情深,本来可以幻想着厮守一生,谁知陆母偏偏不看好唐婉,二人被生生拆散。陆游另娶,唐婉另嫁,原以为可以不顾彼此,偏偏十年后重逢于初识之地——沈园。四目相对才知道思念之切,他写一首《钗头凤》,她看到后终日以泪洗面,郁郁而终。

五十二、《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李煜被囚禁之后抒写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的一首词,以白描手法极写内心的痛苦,基调低沉悲怆,情感哀婉动人。上片先写梦醒后的凄凉处境,再写梦中的逍遥快乐,对比之下,更显凄凉。过片侧重抒情,表现其内心的无限痛楚。“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独自在落日时分凭栏远望,却已望不见“无限江山”,心中偏偏想起当年的“无限江山”,这是何等悲伤的事。“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被押往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被囚禁汴京,欲重见旧地之时。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伤心和悔恨!人常道“别易会难”,普通的离别便使人如此伤感,更何况词人离开的是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故国家园,是他半生都逍遥其中的地方呢。末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既写眼前实景,表现春去之不可挽留,传达叹春惜春情怀;又隐喻自己与故国相隔甚远,如“天上人间”,再难相见,同时,也有暗喻自身面临厄运,再难逃脱的悲怆命途。

五十三、同样是夫妻离散,陆游夫妇是迫于封建礼教下的世故人情,而朱敦儒夫妇则是被战争生生拆散的,有时生离比死别更让人感到痛苦悲哀。

意志消沉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赞美友谊的句子合集,友谊
    下一篇:心宽看淡的句子,心宽看淡的句子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i29.com

    All right reserved. 提花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9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