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俗语谚语,朝阳沟封号

作者: 提花小将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4日

俗语谚语_民间俗语

一、【班房】现在人们称被司法部门拘留或坐监狱为蹲班房。它源自哪里呢?考其源,是来自明清两代的三班八房。所谓三班是指皂班、隶班、快班,属于差役组织,分掌维系治安、侦察、捕缉、提刑、解押、传呼诉讼等事务。八房是指吏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仓房和承发房,属于封建国家地方政权中的胥吏机构,分掌地方民政、财政、教育、水利、建设等事务。古代衙门不仅管行政事务,还管审判。故此,根据三班八房的性质和职能,人们就把封建衙门、监狱简称为班房。

二、【亲家】孩子们结婚后,小夫妻双方父亲之间的称呼,双方母亲则称为亲家母。深受国人喜爱的豫剧《朝阳沟》有句著名的唱段亲家母,你坐下,咱俩拉拉知心话亲家之称最早始于唐代。《新唐书萧嵩传》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玄宗)呼为亲家。最初这一称呼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唐玄宗直呼龙婿生母为亲家母,足见其关系的亲密。因此,唐代诗人卢纶作《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亲家。后来,亲家这个称呼通行到了民间,一般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这一称呼,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三、【烧酒(白酒)】中国的酒文化可谓历史悠久。相传,杜康造酒,其子造醋。那时的酒与现在的酒一样吗?比比饮酒的器皿和饮量就知道了。古时饮酒用爵(有三条腿)、樽或碗,都比现在的盅大,古人酒量大得惊人,如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连喝十八碗。显然,那时的酒与现在的烧酒不同。那么,烧酒源自何时呢?有唐说,有宋说,有元说。目前,学术界认为蒙元说比较可信。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酿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这些叙述已颇准确可靠。同时考古上有江西李渡烧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等元末明初考古遗迹发现,炉灶、晾堂以及蒸馏设施一应俱全。可见,这一时期有烧酒生产确凿无疑。其实,一种东西的传播不见得一蹴而就,我们不能武断否定经过蒸馏的烧酒在唐代就确实没有,因为很可能这时烧酒只是初期,还没有获得人们适应和较大规模生产。即使到了宋、元时期,有了这种酿造技术,但也是逐步推广的,完全可以米酒和白酒同时发展。就是今天,米酒也没有完全消失,米酒在陕西、浙江等许多地方照旧流行着。

四、【给力】给力一词,意思是很有帮助、很有作用,很得力。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 给力原属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它从网络到社会应用是在20xx年11月10日,一向以严肃和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竟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头版头条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文章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如此给力的标题,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并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引发了强力围观,网友们纷纷大呼标题给力,与年轻人接轨。网友们笑了,正规媒体开始接纳网络语言。自此,给力一词频繁出现,并被人们接受。

五、【哈密瓜】哈密瓜外形金黄灿灿,肉质丰厚,芬芳诱人,香甜满口,扬名四海。新疆正好有个地方叫哈密,所以人们以为哈密瓜的故乡在哈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哈密瓜的故乡可不是哈密。哈密瓜的种植历史超过千年,它的故乡确实在新疆,但不是哈密,而是鄯善。鄯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绿水环绕,昼夜温差大,极适合甜瓜生长。鄯善瓜之所以变成哈密瓜,源于人们张冠李戴的误传。清代时,康熙皇帝封赏统治哈密的额贝都拉为哈密王。额贝都拉对清廷赐予他封号感激涕零,他亲自率领一个使团前来京城,以叩谢皇帝赐予的荣耀。出发前,特意从鄯善带了一大批鄯善甜瓜,当做送给皇帝的贡品。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那么遥远带来的瓜果自然非常珍贵,这种瓜果从来没有在京城出现过。康熙帝第一次吃鄯善甜瓜,感觉芳香扑鼻,味甘如蜜,于是赞不绝口,龙颜大悦。便问大臣:这瓜享何贵名,产于何地?大臣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瓜,哪里知道它的名称呢。有一个大臣灵机一动,立刻回复皇帝说:这瓜是哈密王上贡的,就是哈密瓜了。自此之后,鄯善甜瓜便更名改姓,变成了哈密瓜。

六、【泰山】妻子的父亲被称为泰山。这一称呼从何而来?出处有三。一说认为称妻父是泰山,是由于泰山顶上有丈人峰的缘故。《唐六典》记载: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余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顶,特出群峰之表。由此可见,泰山顶上确有丈人峰。这一说法到宋代又被确认,宋代晁说之在《晁氏客语》中也说: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之天长,泰山也成为妻父的尊称。这是唐宋资料所载,非传说,后世便称妻父为泰山。二说泰山之称源自晋朝。清代赵翼著《陔余丛考》一书,其卷三十七说,晋人乐广为卫瑜妻父,卫瑜尊其为乐丈,乐、岳谐音,乐讹为岳,乐丈讹为岳丈。其实,卫瑜尊其妻父乐广为乐丈,名副其实,无可厚非。乐丈讹为岳丈是后人之事,也未尚不可,符合约定俗成规律。后又从岳丈变为岳父。岳又使人联想到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因而妻父又被称为泰山。为了与岳父相并称,人们将妻母尊称为岳母。为了与泰山相并称,便将妻母称为泰水。这圈子兜得也太远了,不过,它的轨迹是乐丈岳丈泰山,落脚点还是泰山。三说是源自唐朝。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命中书令张说为封禅使,前往泰山修庙筑路。张说顺便将女婿郑镒也带了去,把修庙筑路的任务交给郑镒办理。郑镒是个贪官,偷工减料,趁机大捞一把,赃银翁婿二人平分。这当然得到张说的欢心,于是张说给郑镒破格提拔。按照唐代官制,去泰山封禅后,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却像坐直升机一样一下子升了四级,从九品芝麻官一下子成了五品大员,绿衫换成了大红袍。工程完毕,唐明皇领朝廷文武百官前往泰山举行封神大典。他见工程质量很糟糕,心中十分不悦,正好又看见负责施工的郑镒的官服突然换了颜色,气不打一处来,指着侍立在一旁的郑镒问群臣:诸位爱卿,尔等可知郑镒官升五品靠的是什么?群臣慑于张说的权势,不敢直言。此时,一个叫黄幡绰的伶人灵机一动,当即用手指了指脚下的泰山,并用眼睛瞄着张说,一语双关地说:此泰山之力也!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碍于张说的面子,不便发作。此言一下子传遍朝野,听者无不掩面失笑。后人因此戏称他人妻父为泰山。不料久而久之,戏称变为尊称。

七、【狮子镇邪】我国盛产老虎,不产狮子,而被称为百兽之王的老虎没有被尊为镇邪之兽,反而由狮子来担当,这是为什么呢?这与狮子的传人和宗教传人有关。首先,狮子作为物种传人中国的最早记载出自《后汉书》,提到在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5年),安息国王遣使进献狮子以及符拔等奇异猛兽。伴随着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更多的狮子被使节们带到中国来。魏晋南北朝也有几次西域国家进献狮子的事例,不过仍旧为数尚少。到了唐代,中国古代史上这个最为发达的对外交往时代,狮子才频繁传人中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开始熟悉狮子,并撰写诗词歌赋来描写这种来自草原的百兽之王。当时,人们以能一睹雄狮风采为骄傲。其次,异域宗教的传播大大丰富了中国狮子文化。特别是佛教的传人,与狮子的传人几乎是同时。西域多种宗教与狮子有关密切的关联。佛教以狮子吼来形容佛祖佛法的威严,用狮子来充当菩萨罗汉的坐骑;波斯古代宗教则以狮子为护法神兽,身带双翼守护着神坛或殿堂。这些内涵通过宗教传播影响了中国的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借助传人中国的佛教,尤其是祆教、摩尼教等,狮子开始在中国承担起护法镇邪的重任,在中国人眼里,狮子成为威严尊贵的象征。从此在皇家陵阙、权贵门前,纷纷树立起一对对门狮;在宫廷舞台盛大庆典上,不断上演气势磅礴的五方狮子舞。甚至民间也以狮子为吉祥物,用来驱邪,房顶、墙头放有石狮子,门洞的门墩也雕刻成石狮子,用来镇宅。

八、【洪洞县里没好人】这句俗语是句气话,意思是对某个地方的一些人有不满,埋怨到整个地方,说这一个地方没有好人,便用洪洞县里没好人来指代。实在是冤枉了洪洞县。 洪洞县里没好人源自京剧《玉堂春》。此剧唱腔动听优美,普及率很广,上岁数的人几乎入人都能哼上几句,要不然也不会形成俗语。剧情是聪明美貌的少女苏三,因家贫被卖到妓院,她反抗迫害妇女的娼妓制度,追求自己所爱,执著地爱上了青年王金龙。老鸨看王金龙把银子花光用完,连打带骂把他赶出妓院。苏三偷偷将自己的私房钱送给王金龙,发誓若非金龙日后来娶,她永世也不会嫁人。老鸨见苏三如此固执,没法做妓院的摇钱树了,正好有个山西洪洞县的阔佬富豪沈燕林看上了苏三,两下一拍即合,老鸨将苏三卖给了这姓沈的恶人为妾。苏三不从,大吵大闹,把沈妻也烦死了。沈妻伙同私通的奸夫,下毒药要害死苏三,没想到沈燕林误吃了毒食猝死。奸夫淫妇一不做二不休,恶人先告状买通官府,诬陷苏三害死了沈某人。在起解前往省城太原的途中,苏三见老解差崇公道是个好人,遂认崇公道为干爹。苏三边走边唱,向干爹诉说自己遭遇的不幸,对加害于她的县官、妓院老鸨、姓沈土财主、淫妇沈妻及其奸夫等痛加斥责,越说越气,因为这些人都是当地的,最后说道:洪洞县里没好人!她也没想到,编剧也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一句使用率非常高的俗语。只是冤枉了洪洞县的好人。

九、【超市】超市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不过,超市的优越性很快显现,大大方便了顾客,人们现在已经离不开超市了。 超市是超级市场的简称,它指大型的商品销售市场。这个概念最先产生于西方国家,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超级市场于1930年8月在美国的纽约诞生。超市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品,外面有停车场,免费为远来的顾客提供方便。超市门口有推车和提篮,供顾客选购商品使用。超市的特点是货物齐全,购物方便,出门集中收款,因此深受顾客欢迎。在我国,不仅引进了大超市的经营模式,独具创意又开办了许多小超市,使超市概念扩展,凡进店自由选购的都自称超市。

一十、【香饽饽】香饽饽一词现在使用频率很高,指受重视、受人待见、受欢迎的人或事物。那么,香饽饽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香饽饽源自满族对面食的称呼。满族早期以渔猎经济为主,但农业经济所占比重是逐渐上升的,满族早期种植的粮食以杂粮为主,包括小米(谷子)、黄豆、高粱、玉米、稷等,满族的发祥地东北现仍种植这些庄稼。这些粮食磨成面做成各种面食,满族人把用面粉做成的馒头、包子、饺子等面食统称为饽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饽饽有:豆面饽饽、苏子叶饽饽、搓条饽饽、黏米饽饽、萨其玛(又称油炸条饽饽)、哎吉格饽饽、菠萝叶饽饽、酸饽饽、牛舌饽饽等等。可以看出满族人做的饽饽种类繁多,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同时也体现了满族饮食文化的特色。饽饽之所以香,从满族的习俗可知其意。满族祭祀时要用各种饽饽,在《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对祭祀时所用祭品有明确规定:每岁春秋二季祭,以搓条饽饽供献,五月以椴叶饽饽供献,六月以苏子叶饽饽供献从这段文字记载来看,满族祭祀所用的祭品以饽饽为主。另外,结婚时要吃子孙饽饽(即饺子),以示早生贵子。办理丧事也吃多种饽饽。从这些风俗当中可以看到饽饽在满族民间习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很吃香了。在今天,以瘦为美,减肥成为时尚,杂粮面食当然更是香饽饽了。

一十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本意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从不自我宣传,但开出的花艳丽动人,结出的果实甘甜可口,所以大家就会经常来欣赏,时间久了,树下自然就会踏出一条小路来。它的寓意是比喻为人真诚,踏实自律,成就突出而不炫耀,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朋友和学生就会多起来。此语典出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西汉名将李广,为人谦恭谨慎但不善言辞,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因在一次战斗中飞身夺得敌人马匹,射杀追骑无数,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几次仗,战功卓著,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和士兵同甘苦,深受广大官兵和百姓的爱戴。他的事迹,有诗为证: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前是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后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出塞》,都描写了李广将军的传奇故事。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称赞道:谚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此典就来源于此。李广虽然战功赫赫,但命运多舛,始终未能封侯,有一成语日:李广难封。尽管如此,他能忍辱负重,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盛赞他,非常贴切。不是吗?朝廷不封,后人自有公论。

一十二、【真人不露相】这句俗语在百姓当中的使用率较高。有本事的人一般平时不露才,关键时刻显才能。人们会说:这才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那么,这个真人源自哪里呢?它源自佛教。大凡著名的佛教古寺都有五百罗汉室,唐代高僧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五百罗汉的由来。据说,摩揭陀国有一千个佛僧,其中五百个是凡夫僧,五百个是罗汉僧。国王无忧王对他们很敬仰,一视同仁。所谓罗汉僧,是指那些断除了贪、欲之念,已得正果,不受生死轮回的佛僧。这五百罗汉僧平时不露其相,连无忧王也不知道他们是罗汉僧。在五百凡夫僧中,有一个名叫摩柯提婆的,经常发表一些违背教规的言论,影响了一大批佛僧。无忧王很生气,想把一千佛僧全部淹死。这时五百罗汉僧才各显本相,腾云驾雾而去,在迦湿弥罗国的一个山谷里隐居起来。无忧王知道后,又悔恨又惧怕,亲自到罗汉僧隐居的地方向他们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请他们回去。罗汉僧们不肯,无忧王便在国都建起一座寺庙,照五百罗汉僧的模样塑了五百罗汉像流传下来。这就是真人不露相的源头。

一十三、【热狗】现在,热狗在城市小吃市场上很流行,这种吃法简单方便,很受市民特别是小朋友们的欢迎。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进口货。据说,最早出售热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国巴伐利亚移民。他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摆卖香肠,因为刚烤的香肠烫手,他便用两片面包把它包起来,以方便顾客拿着吃。约20年之后,一个卖这种夹香肠面包的小贩在马球场上高声叫卖一种德国小腊狗香肠,一位漫画家灵机一动,画了一幅两条人物化的香肠,样子好像两只狗在相互对吠,非常有趣。他的这幅名为热狗的漫画在报上发表后,人们便开始把这种夹香肠面包叫做热狗了。

一十四、【桃李】桃李现在常用喻指学生。桃李本是两种果树,是谁把它们移栽到一起呢?桃李合用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有华如桃李的诗句,不过,它还不是比喻学生。桃李一词用于比喻学生,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得罪了魏文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没有一个给他帮助的,他便独自一人跑到北方去了。在北方,子质遇到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抱怨,埋怨自己培养保举的人在自己有难时,怕被连累不肯为自己说句公道话。子质感到很伤心。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蔓生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从此,人们就把培养人才比作树人,把学生比作桃李。如唐代狄仁杰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皆为名臣,时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桃李指代学生,流传至今。

一十五、【爱河】爱河指爱情,男女青年相恋,常说坠入爱河,是美好的事情。然而,它的出处却与今义大相径庭。爱河,源自佛教。佛教中的爱河却并非美好的寓意,而是指情天欲海。原意是指爱欲溺人,阻碍修道。此外,也喻指人的贪爱之心,执著于物而不离舍,犹如水之浸染于物,故以河水譬喻。《华严经》卷二十六有随生死流,人大爱河之语。《楞严经》也有爱河干枯,令汝解脱之说。《浴像经》说:愿永出爱河登彼岸。菩萨皇帝梁武帝也曾在文章中慨叹:登长乐之高山,出爱河之深际。 可见,爱河在佛教中并不代表积极的一面,也不代表美好的一面,爱河却指人心受到欲的浸染,溺没而不能自拔,希望大家能够早日脱离。佛教一门主张平等清静而摈弃私欲,世俗间爱河的意义以男女的感情欲求为基础,是与佛教所崇尚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当然,爱物、爱民、爱父母、爱师长等,佛教认为是正当的。佛有佛道,俗有俗道,各自相安,各行其道,爱河就理解清楚了。

一十六、【秦】秦字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字。然而,它的来历非同一般。传说在秦朝之前,是没有秦这个字的,秦朝的国号当时写做菜。据说,秦这个字是秦始皇造出来的。他造的秦字流传千古,武则天造的墨字,却是昙花一现。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倨傲得意。他觉得王已经不能适应自己的功德,还要再找一个比王更高大的词,来标榜自己,于是取三皇五帝之皇帝二字作为自己的称号。国家也是一样,他觉得国号琹字不好,一块木席上坐两个王,这怎么行?要找一个同音的字代替栗才好!但他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个好字。突然,他瞥见案头的史书《春秋》,心想,《春秋》里写的是秦朝以前的历史,而历史的后半截就是秦朝的天下,秦要占春秋的一半。想到这里,秦始皇便用春和秋的各半边字合在一起,写出一个秦字,然后传令下去,将国号栗改为秦。从此栗国就成了秦国。然而,秦始皇虽然造出了秦字,想天下的春秋永远是秦朝的,但他的春秋梦很快就破灭了,秦朝仅传两代便被起义军灭掉了。秦朝虽短,不影响秦始皇千古一帝。

一十七、【将军肚】将军肚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肚子,也有叫啤酒肚的。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将军肚越来越多。在过去很多人以将军肚为荣,认为有气派。其实,将军肚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所以现在时兴减肥。将军不一定都是大肚子,那么,为什么把大肚子称为将军肚而不称作宰相肚呢?这和清末一位著名的将领有关,他就是湘军统帅之一的左宗棠。左宗棠身材魁梧,喜欢开玩笑,诙谐幽默,他曾指着自己的大肚子说: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将军肚因此广泛流传开来。左宗棠尤其喜欢拿自己的大肚子开玩笑。左宗棠领兵驻甘肃时,炎夏的一天,他躺在榻上,抚摸着自己的大肚子,问身边的侍从:你知道这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吗?侍从回答说:都是燕窝鱼翅。左宗棠听后,笑斥道:你说的是什么话?侍从又说道:那装的是甲鱼、火腿了。左宗棠听后大笑:你不知道这里面装的是绝大仑吗?侍从不解,却又不敢直言左帅,出来对人说:什么样的金轮,将军能吞到肚子里,何况还是绝大的。人们听了被逗得捧腹大笑。还有一次,左宗棠向左右说:你知道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吗?有人说是满腹经纶,有人说是甲兵百万,也有人说是包罗万象。左公听后摇头说都不对。忽然一小校站起来大声说:大帅的肚子里没有装东西,都是屎。 此语一出,惊坏了四座,人们都为这个胆大包天的小校捏了一把汗,不料左公不但没有处罚这个小校,还带着喜色地说:这话还差不多。像这样的故事在左帅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每次都是以温和幽默的方式处理,可见左帅为人之率真。

一十八、【狼心狗肺】狼心狗肺比喻心肠狠毒或忘恩负义。源自一则传说。传说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往伏牛山为民治病。一天,走到一个山坡上,看到草丛中有一具尸体,像是刚死不久。他想把他救活,可是。心肺已经坏了。正在犹豫,忽然一只狼从这里路过,他用手术刀一投,将狼扎死,取了它的心,安在尸体腔内;又见一只狗从这里跑过,捉住它又取了它的肺,也安在尸体腔内。经过抢救,尸首活了,猛地站起来抓住扁鹊道:盗贼,还我财物!扁鹊说:是我救了你的命,怎么反说我是盗贼?岂有此理!那人抓住扁鹊死死不放,口口声声喊道:还我财物!扁鹊无奈,一同去阳城见官。阳城县令听了二人申诉,对扁鹊道:你趁他熟睡之机,盗他所带财物,尚未离去,被他醒后捉住,速将财物还他。扁鹊道:此人为狼心狗肺,如若不信,当场查验。县令点头应允。扁鹊说:把你的内脏打开看看。那人胆怯,不愿意。扁鹊说:看看我缝的刀口也可以。那人解开怀.果然一眼看出,有新缝刀口在身。县令惊呆了,那人还想狡辩下去。这时,扁鹊一跺脚,飘然而去。县令急忙追赶,直追到山顶,却见他面朝东方,盘腿而坐,叫他起来,他却不言语了。县令命人查看扁鹊治病的地点,果然有死狼死狗还在,只是一个没心,一个没肺。县令说:那人真是狼心狗肺呀!于是将那人痛斥一番。从此,就有了狼心狗肺一词,用来形容忘恩负义之人。

一十九、【倒霉】倒霉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坏。倒霉一词源自江浙一带的方言,原作倒楣。 倒霉一词产生的时间并不算长,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候,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限制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范进中举虽是小说中人物,却是当时真实的写照。为了求个吉利,江浙一带有个习俗,学子们临考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树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树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下,叫做倒楣。后来,以讹传讹,把倒楣写作倒霉。

二十、【枸杞子】枸杞子既是良药,又是保健食品,很受人们的青睐。我国宁夏枸杞子驰名中外。那么,枸杞子之名是怎么得来的呢?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有一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召戍边。一晃十年过去了,狗子命大戍边归来。路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乞讨,饿殍遍野,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为恐慌,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到家以后,发现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感到非常惊讶,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回答说,自己采摘山间红果和老母充饥,才免于挨饿。老母也说,如果不是儿媳采红果,自己就见不到儿子了。狗子喜极而泣,对妻子更加敬重。邻居听说后,都争相采食红果,并称之为枸杞食,讳狗妻杞氏之不雅。后人发现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健胃之功效,特别补肾效果更佳,民间医生采之入药,改其名为枸杞子,简称枸杞。

二十一、【恶作剧】恶作剧的意思是故意捉弄他人,使他人难堪的行为。 恶作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僧始扪中处,徐日:郎君莫恶作剧。讲的是唐德宗建中初年,有个叫韦生的人搬家到汝州,在搬家途中遇到一个僧人。韦生与这个僧人交谈甚欢,感觉非常投机。僧人问韦生:我住的寺院就在前边不远的地方,到我那里坐坐,怎么样?韦生爽快答应了。韦生跟着僧人走了十多里地,还没有走到。他怀疑僧人是盗贼,就偷偷地从鞋子里取出弹弓,弹射僧人的脑袋。开始时僧人好像没有感觉,韦生一连射了五次,他才摸着被射中的地方慢声说道:郎君莫恶作剧(你不要这样开玩笑)。 恶作剧之风一开,至今还有人变着法效仿,甚至还走出国门,专门设了一个愚人节。

二十二、【高足】高足指优秀的门生(学生)。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 高足本义是指骏马,怎么从马演变成优秀的学生呢?我们的先人用高足、中足、低足来评判马的优劣的。高足是最好的,在古代就是指骏马。那么高足怎么又用来评价人呢?魏晋时的《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又,《世说新语规箴》有: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这里的高足弟子、高足之徒就是指才高优秀的弟子,都是把优秀的学生称为高足。例如,宋代的高俅在与高丽人踢球时,在大宋的球队落后的情况下,一个人踢进了三球而反败为胜。宋徽宗感慨地称高俅为他的高足。看来有其师必有其徒,君臣一对混入。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对于一些敬辞用法是很多的,像高足一词就是用骏马比喻学生当中的高才生。

二十三、【娘】娘是对母亲的称呼。但娘字产生时,却不是指母亲。南朝萧齐的《玉篇》解释说:娘,女良切,少女之号。当时该字并非母亲的代称,而是指年轻女子。作为母亲的称谓,当时习用孃字。娘、孃读音相同。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指出:唐人此二字分用画然,故耶孃字断无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意思是在当时,人们把娘、孃二字区分得非常严格,没有用娘字作为母亲代称的。考察唐代小说诗词,确实如此。娘字基本上用于年轻女子的名字,如武媚娘、杜十娘、谢秋娘等。或者用娘子等作为年轻女子的泛称。涉及母亲代称,则用孃字。如杜甫《兵车行》:耶孃妻子走相送。 不过,由于娘、孃两字发音相同,后来人们逐渐用娘字代指母亲了。到了明清时期,甚至超过孃的用法。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汉字进行简化改革,干脆用娘字取代孃字,娘字代指年轻女子的意思便废弃不用了。但姑娘仍旧指年轻女子,应是古意的延续。

二十四、【捉刀】捉刀,现在指代替别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刘义庆主编的《世说新语容止》,而发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灭掉袁绍平定北方后,声威大振,晋封魏王,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归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见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觉得自己长得有些呵碜,不足雄远国,弄不好会损害国家形象。决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崔琰,崔琰也满口答应了。于是,曹操让崔琰假扮自己接见使者,而他自己却捉刀扮成护卫站在崔琰旁边。等朝见完毕,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听他对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看起来很有威严,但是站在座榻旁边的那个拿着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来这个使者真是慧眼识英雄,崔琰虽然帅气,但还是敌不过曹操的霸气。其实,曹操是多虑了,据《魏氏春秋》记载: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曹操的捉刀演变成代人写文章或顶替别人做事的意思了。现在,捉刀的含义又有所发展,枪手是不是从捉刀变化来的呢?

二十五、【陛下.殿下、阁下】这三个词都是敬辞,陛下指皇帝,殿下指太子,阁下一般指宰相。这三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高帝纪下》,其中有大王陛下的说法。颜师古注引汉应劭的话:若今称殿下、阁下、侍者、执事,皆此类也。 古人的尊称有陛下、殿下、阁下、足下。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不敢正视对方,因为对方地位太高。陛下。见到皇帝,不能正视,只能站到台阶之下,更不能直接与皇帝说话,宝座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做陛,因此陛下代指皇帝,表示对皇帝的尊称。殿下。见到太子或王子,也不能正视他们,只看他们的宫殿之下,因此,用殿下代指太子、王子,表示对他们的尊重。阁下。见到宰相,也不敢正视,只能看到他的楼阁之下,于是称之为阁下。阁下可解释为在你的阁楼之下。到了明代,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府机构内阁。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才成为权力的中枢,内阁成员称为阁老。在这时,阁下又增加了一层意思,就是对内阁大臣的尊称。现在阁下多用于外交场合,如:首相阁下、大使阁下。陛下、殿下、阁下是对他人的敬称,以自称的在下地位来衬托出他们的高贵地位。

二十六、【鬼门关】鬼门关用来比喻凶险的地方。原指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其实,人间也有鬼门关,不过是地名,且有三处。一处,据《唐书地理志》记载:客州北流县南,有两石相对,迁谪至此者,罕得生还,俗称鬼门关。《北流县志》中也有记载:天门隘高崖邃谷,路径其中,旧名鬼门关。很清楚,鬼门关就在广西北流县以西,介于北流、玉林两地之间。这里左右两峰夹峙,其间只隔三十步。关南气候温热,茂密的山林中弥漫着能使人生病的瘴气。古代官僚文人获罪迁谪蛮荒,多经由此,而死者甚多,罕有生还。所以民谣说: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 二处,在今南京中华门外约九公里处的铁心桥乡后庄,断臂山与将军山之间有一山坳。西侧的龙泉寺前布满黝黑巨石,状如生物,或蹲或立,阴森恐怖,两侧斜伸的岩石挡道。当地人称此处为鬼门关。三处,在南京通济门。这里古树蓊郁,奇石万状,小径僻静险要,被称为鬼门。不管是传说中的鬼门关,还是作为地名的鬼门关,都与凶险有关。

二十七、【赵钱孙李】张王李赵遍地刘是中国的五大姓氏,为什么《百家姓》不把他们列在篇首,而让赵钱孙李开篇呢? 赵姓在《百家姓》中为什么居于第一位?关于这个问题,宋人王明清已经作出了考证。他认为,《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问题,和编辑者及其所处时代有关。《百家姓》出自五代十国吴越国的一个儒者之手,之所以将赵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当时吴越国是宋的附属国,奉宋为正朔,而赵姓是宋朝的国姓,故将赵列为第一姓。赵姓之后的钱孙李及周吴郑王排序也是类似的原因: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其正妃姓孙,李是南唐国姓,周吴郑王四姓都是吴越开国者钱镠宠妃们的姓氏。

二十八、【爱人】爱人是夫妻间的互称,这一称谓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解放区,是平等、互爱、进步的称呼。由于它是革命的产物,至今还限于中国大陆范围内。由于称谓不同,还曾闹过笑话。某中国人去国外工作,他按照国内的习惯向自己的外国同事介绍妻子说:这是我爱人。结果,那些外国同事一脸狐疑地看着他们,有的还在窃窃私语。这种状况直到宴会结束,两人都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以为他在介绍情人,因为爱人的英文直译就情人的意思。 爱人最初出现在新文学作品中,比如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这样的描绘: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但那时爱人还不是广义的对妻子和丈夫的称呼。最先使用爱人这一称谓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当时解放区提倡男女平等,以前类似屋里的、做饭的这些称谓带有歧视色彩;而解放前在国统区使用的先生、太太,又带有资产阶级味道,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社会反响很好。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区对配偶的新称谓爱人,便在全国流行开来。

二十九、【拜年】新春佳节,家人团聚,亲朋好友互相走访拜年,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的节日传统习惯。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年,每逢腊月三十晚,它便出来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此时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从此流传至今。久而久之,增加了拜年的厚重含义。拜年可知尊长爱幼,此序不乱;拜年可使矛盾、过节儿一磕而消,提供和好的机会;拜年可使邻里、亲朋之间沟通信息,增强感情,和睦相处。拜年之意义诸多,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

三十、【草根】草根现在比喻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群体。草根,世界各地除沙漠海洋外遍地都是,但作为一个比喻,它却源于英文,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寻金热流行时期,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着黄金。从广义上看,草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和政府或者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我们平常说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做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非官方组织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就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弱势阶层群体。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 草根有两个特点:一是顽强,二是广泛。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独立性和大众性。从草根的喻义和特点来看,西方的草根和中国的草民很相似,都是下层弱势群体。如中国古代的贪官污吏把百姓看做草民,把农民起义称作草寇。老百姓有时也自称草民,这是长期受奴化的结果。至于草根的顽强生命力,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作出了高度概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真正理解草根的含义,追究渊源,恐怕将中西、古今结合起来更全面。 草根一词,在20xx年春节像春风一样传遍中国大地,传向世界。因为在20xx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了许多草根演员,如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西单女孩等,一夜成为草根明星。

三十一、【胡说八道】胡说八道指那些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这一俗语的来历与胡人有关。我国自先秦时起,就把北方边地和西域各民族称为胡人,后来这种称呼也扩大到外国人。东晋之后,不断有胡人人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由于当时他们的文化比较落后,加之风俗习惯也不一样,说话办事迥异于汉民族所尊奉的孔孟之道,不讲究礼法典制,也没有中原人的规矩,尤其是对他们直言无忌的讲话非常反感,称其为胡说。至迟在南宋明代就有胡说这个词了。朱熹《朱文公集答柯国材》中就有不知当时如何敢胡说的记载。所谓八道,即八正道,又称八圣道,为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要想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就需要采用八种方法和途径修行,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就是八正道的主要内容。佛教传人中国后,印度和西域来传经的僧人没有几个高僧,对佛教教义理解的不深不透,讲解佛经经常出错误,中原汉人懂梵文的人又很少,就是听他们讲错了也不知道,于是出现了乱说佛经的现象。这样讲解的佛经当然会有很多错误,有些简直是无稽之谈。从而认为胡人讲解的佛法八圣道是胡说八道,是毫无根据地乱说一气,以后就不再轻信胡人讲解佛经。唐僧取经便是例证。

三十二、【哥哥】哥哥现指兄长,但在古代,哥开始同歌,后同父,再后才同兄。要论哥哥的来历真是说来话长。哥字其实是歌的本字,在晋代以前的文献中常常出现,如晋傅玄《节赋》中就有黄钟唱哥,九韶兴舞的句子。清人段玉裁也说:《汉书》多用哥为歌。可见,哥与兄弟没有关系,真正表达这种关系的字是兄。那么,现在常说的哥哥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古代汉语专家王力先生曾经指出:汉语中哥哥一词可能是外来语,据学者研究,哥哥的来历恐怕与胡语有关:古代鲜卑族把兄长唤作阿干,随着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鲜卑语中的阿干一词被汉语谐音借用,逐渐演变为哥哥,并最终定格为哥哥。自唐代开始,哥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献记载中,这也许和李唐王朝的鲜卑血统有关。但那时的哥哥常常作为父对子的自称,如《淳化阁帖》中有唐太宗写给唐高宗手迹,就自称哥哥敕。到元人白朴的《墙头马上》中,仍旧将父亲称为哥哥。元明以后,哥哥逐渐固定指同父母的兄长或亲戚中年长的男性同辈,如《红楼梦》里的宝哥哥。不是探源,谁也想不到哥哥的来历这么复杂。

三十三、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三十四、【省油灯】不是省油灯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费折腾,不让人放心。 省油灯源自宋代,当时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省油灯,可见,节能意识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已有之。现在的节能灯,可能是受了省油灯的启发。陆游最早记述了这种灯具,《斋居记事》云:书灯勿用铜盏,唯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老学庵笔记》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历之。寻常盏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烛不然,其省油几半。这种灯为瓷制,灯具内有夹层,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发,可省油近半。 省油灯最先在四川地区流行,汉嘉在今雅安市以北。当时陆游客居四川,曾担任邛州天台山崇道观主管。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省油灯传播到全国。1999年考古队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考古证明,省油灯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灯转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三十五、【砸锅】砸锅这一俗语常用来比喻把事办坏了。如把事办砸了。 砸锅源自戏剧不同剧种的联合演出。清末民国初年,我国北方的京剧曾同直隶梆子(今河北梆子)同台演出,而剧目、表演等又仍旧各自保持原状不相混同。人们就将这种班社俗称两下锅或双下锅班社。后来,唐山地方戏评剧后来居上,登上京津舞台,成为北方影响力较大的剧种之一。有时出现了京、评、梆同台演出的场景,人们称之为三下锅。另外,京剧演员为了扮演自己所不会的角色而临时去钻研、排练,拓宽戏路,本行也俗称为钻锅。在这里,锅已经成了戏的代名词。旧时,人们常用砸锅饭来喻失业,而戏要是唱得不好演不下去,自然也就砸锅了。如果演砸了,两下锅也好,三下锅也好,自然又得另起锅灶。

三十六、【哀乐】哀乐在功能上如同古代的挽歌,都是哀悼亡者。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挽歌重上层社会,而哀乐则是为悼念去世的革命者和普通百姓的哀歌。它源自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乐工作者安波、马呵、时乐蒙等同志深人民间采风,在安塞地区搜集到了这支陕北民乐商调式哀乐。不久,在陕北人民公祭刘志丹同志的大会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记谱和填词的挽歌。解放战争时期,此曲传到了晋察冀解放区,作为挽歌形式使用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军乐团团长、指挥罗浪同志为了礼仪的需要(国家需要有庄严的哀乐),把此曲配置了和声作为军乐队的礼仪曲使用,这样.这支哀乐被沿用下来。

三十七、【春秋】春秋本意是春天和秋天。其实在古代,春秋也指季节,但并非和现在一样,古代所说的春秋,本指一年。中国商代及西周前期的相当长时期,一年只分春秋两季,没有冬夏,所以,春秋就是一年。而一个个的春秋就成为历史了,引申义即历史。说起作为历史含义的春秋,它的起源与孔子有关。古代,朝廷设有不少史官,史官又分成左史官和右史官。右史官负责详细记载帝王的谈话言论,例如《尚书》即这类著作,可以说是帝王的语录。左史官则负责记载国家之事,他们把重要大事记人策中,小事写在简里。鲁国的那部《春秋》就是策和简合编而成的一套编年史。据说,《春秋》是由孔子亲自修订的。后世则把《春秋》记载的这段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时代了。这部《春秋》影响很大,如果阅读《春秋》,可能会觉得概括而简单,犹如一份大事记,不过,它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学术价值。后来出现左丘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即为解说极其概括简约的《春秋》而作,传即解说之意。《春秋》的写作方法还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

三十八、【胡床】的使用始于两汉。《太平御览风俗通》载:灵帝好胡床。裴注《三国志》引《曹瞒传》云:公将过河,前队适过,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唐代胡床的使用普遍起来,民间已不少见。李白的《寄上吴王三首》提到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杜甫的《树间》诗云: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白居易《咏兴》诗云: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由此佐证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坐具。

三十九、【铁公鸡】铁公鸡形容人极其吝啬小气,一毛不拔。铁公鸡的来历,与一毛不拔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兴起了很多哲学流派。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意即要兼相爱交相利。可是当时另一位哲学家杨朱却讲究贵己,他的主张强调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的生存与利益,人人为己但不侵犯他人。孟子对杨朱学说颇不赞同,《孟子尽心上》记载: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说如果从杨朱身上拔下一根汗毛就能有利于天下,杨朱也不会这么去做,真是一毛不拔。孟子将杨朱利己学说揭示得淋漓尽致,一毛不拔这一成语就源于此。一毛不拔的行为,被后人形象地喻为铁公鸡。因为铁铸的公鸡,可拔不出一根毛来。清代小说《七侠五义》中就描述了一个铁公鸡的故事。有一个人叫卞龙,他自称是铁公鸡,生性刻薄,一毛不拔。若非怕自己饿死,连饭也是不吃的。他的儿子也是如此,真是家传的吝啬。这一词语在清代已经较为流行,人们争相传诵,很多作品都反复提及铁公鸡。铁公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它形象生动,至今使用频率颇高。

四十、【耍花枪】现在指那些巧言花语、光说不练或只会摆花架子的行为。它的由来得从枪说起。中国古代军队里有一种在长杆上装上锐利尖头的武器,叫做枪,属于十八般兵器之一,是实战之利器。历史上枪使得最好的要属三国的赵云和南宋的岳飞。而花枪并不是一种武器,它是中国传统戏剧中使用的一种道具之一,枪杆大约有五尺长,枪头像梭,通常全是木质,枪头染成银色,猛一看跟真家伙一样。在枪头下面系着红缨,耍弄的时候借助着纤细的枪杆,枪头会抖动起来,红缨乱舞,使人眼花缭乱,故此得名花枪。传统戏曲表演中,经常会有角色舞动花枪,动作娴熟优美,给人视觉感官上美的享受。有一出京剧名字就叫《对花枪》,京剧老旦新秀袁慧琴演唱该剧,不仅唱功极好,对花枪一折武打也十分精彩,深得票友戏迷喜欢。不过,耍花枪的动作大多是花拳绣腿的假动作,这些好看不中用的虚招,在真实的打斗中是不管用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踏踏实实,就就业业,不能耍花枪。

四十一、【秋后问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特例,根据不同的犯人,不同的犯罪性质,进行不同处理。秋后算账秋后算账比喻事后等待时机进行报复或清算。它的本义是,到秋后,农作物收获了,有了经济收入,那么在这一年当中欠下的费用就可以在秋后结账了。因为古代我国的农民没有其他收入,只好等秋后卖了农产品,有了钱才能与人结算。至于秋后算账的含义(比喻),是与原意的相关联才形成喻体。秋天,还是个肃杀的季节,秋字加个心就是个愁字。秋后算账蕴含着新账旧账一起算,最后清算总账的意思,它来源于明清秋后斩杀犯人的惯例,民间口头相传,秋天这么多事,便得出了秋后算账这一今义的俗语来。

四十二、【举白旗】在现代战争中,举白旗表示投降,已是国际惯例。它源自古代战争。在战争中使用白旗始于远古,但当时白色旗帜代表要求进行谈判先休战,而不表示投降。当交战的一方打出白旗时,对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谈判,于是下令停止一切进攻活动。持白旗的一方则派出军使、号手、旗手和翻译到对方指挥都会明谈判条件和意图。军使从展示白旗始到再回到本方为止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把在战争中打出白旗转认为是投降,后来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标志,一直沿用到今天。

四十三、【孟婆汤】孟婆汤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古人信奉人是可以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转世前喝了盂婆汤就可以忘掉前世恩怨。孟婆汤、孟婆汤,人口前世即可忘,前世恩仇前世罪,黄泉陌路孟婆汤。这是我国民间发丧时经常唱的一首歌。从这首歌中不难发现,人们认为孟婆汤是一种遗忘药,喝了它之后,可以让人丧失记忆,忘却所有烦恼,忘掉所有爱恨情仇。 孟婆汤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汉朝有个姓孟的女子,从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经诵佛,后来人山修行。她平时食素,致力于劝人向善,不要杀生。她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设想未来,一直到八十一岁,还是处女之身,世人称她为孟婆老奶。上天看重她的为人和特点,任命孟婆负责去除投胎鬼魂的前世记忆,因为当时人间有知前世因者,往往会泄露天机。接任后孟婆常驻在地府的奈何桥边,她在池塘、溪流采集草药,熬制成如酒一般的有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的汤,即孟婆汤,服用后会立即丧失全部记忆。因此,孟婆汤也被叫做迷魂汤或忘情水。但凡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被押到孟婆所掌管的醚忘台灌孟婆汤,以忘却前世和地府里的一切。

四十四、【星期】星期已经和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调节着我们的生活节律。那么,星期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星期是从国外引进的。星期这一名称的由来,可追溯到古代的七曜。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联系起来,称为七曜,曜,即耀,七曜就是七颗明亮的星。公元前七世纪,巴比伦人即以七曜记日,七天为一周,依次名为日曜(星期日)、月曜(星期一)、火曜(是期二)、水曜(星期三)、木曜(星期四)、金曜(星期五)、土曜(星期六)。并把这些星视为星神轮流值班,每个星神值一日,所以星期就是星神值班的日期。八世纪时,摩尼教徒从中亚康居国将七曜记日法传人我国。我国称星期为曜日,即日曜日(星期日)、月曜日(星期一)、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木曜日(星期四)、金曜日(星期五)、土曜日(星期六)。渐渐的,和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特别是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国外联系越来越广泛,用星期安排工作、生活已成习惯。

四十五、【点心】点心指糕饼之类的食品。《唐书》记载:唐郑傪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谓其弟日: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点心。同书又引周晖《北辕录》云:洗漱冠饰毕,点心已至。唐书说明点心为馒头、馄饨、包子等,由此可知点心古时亦指晨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吃早饭一般叫吃早点,显然还保留着点心与早晨的饮食有关的意义。清顾张思的《土风录》卷六点心条下云:小食日点心可见,清时点心与今接近。那么,点心源自哪里呢?相传东晋时期有一大将军(一说是南宋时期的梁红玉),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从那以后,人们便将美味糕饼统称为点心,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我们所说的点心虽仍以糕饼为主,但已不限于此,一些随意的小零食也包括在这个范围内了。

四十六、【桃花运】常形容某男子很受女人喜欢或情事顺畅谓之走桃花运。那么,为什么把男女情事与桃花连在一起?古人在赞美或祝贺某人婚姻时,常用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天之诗这样的句子,其出处是《诗经》,在《诗经周南桃天》中有这样的描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姑娘出嫁的情景,对她进行全面赞美,在桃花盛开的日子,有个女子的容貌像桃花一样艳丽,她能生儿育女,可以使新郎家的子孙像桃树果实一样繁茂累累,她嫁给这个新郎,非常适合做他的妻子。诗中借用桃花的娇美和艳丽,形象而又贴切地赞美了这个美貌多情的女子。从此,桃花就和女人结下不解之缘,如唐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现在有时甚至把绯闻和桃色联系起来,叫桃色新闻。弄清挑花与女人的缘分,这桃花运又从何说起呢?原来,桃花运一词是传统的算命术语,源于中国传统命理学中重要的支派紫微斗数,桃花运就是出于命理学中所谓的运程。人生的运程,又叫大运,每十年便行一个干支;人生的岁数运程(流年)。这两个结合起来便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好坏。命理中的桃花运是根据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位置而言。如果大运和流年行运到沐浴阶段就是行桃花运。算命术认为遇到子午卯、酉就是桃花人命,也就是交了桃花运。 桃花运带有迷信色彩,不可信以为真。当然,得遇窈窕淑女,还是君子好逑,不要放过机会。

四十七、【洗耳】现在有个成语叫洗耳恭听,意为洗净耳朵认真谦虚地听别人讲话。然而,洗耳的原意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洗干净耳朵,是怕听了别人的话脏了自己的耳朵。洗耳典出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说的是尧舜时代有个贤人名叫许由,字仲武,阳城槐里人,他品德高尚,很受当时人们的推崇。相传尧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在四处寻访贤人时,发现了许由。尧曾多次向许由请教,认为他确实是难得的贤士,就决定把天下让给他。然而许由自认为自己才德赶不上虞舜,在听到尧要让位于自己时,便连夜逃到箕山隐居起来。尧认为这是许由谦虚的表现,便对他更加敬重,又派人去请他,并对他说:如果坚持不接受帝位,则希望他能担任九州长。不料,许由听后,便立刻跑到山下的颍水边,掬水洗耳。这时,他的朋友巢父牵着牛来饮水,看见许由在洗耳,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许由说:尧想召我为九州长,我觉得这话污秽了我的耳朵,所以来这里洗耳。巢父听后,冷笑一声道:你若隐居在道路不通的高山深谷中,谁能知道你呀,你四处游荡就是想让人知道你,求得名声,别在这玷污了我小牛的嘴巴。说着,牵着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饮水了。

四十八、【标点符号】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古书先要学习句读,自己去给文章断句(加标点符号)。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古代也都没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它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欧洲工业革命前,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书籍出现并成为最古老的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出于成本考虑,印刷商也就是书商就想做大量印刷来摊薄成本,于是,他们联手语言文字学家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这还不够,还要分段。分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欧洲人读不分段的《圣经》每次都老老实实从开篇读起,《圣经》分段后,人们开始认为不同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产生了。所以,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圣经》分段印刷是无耻商人酿制的悲剧,他们为了让《圣经》更畅销强行分段,分段以后我们的信仰将四分五裂。后来的结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会。不管商业行为也好,政治目的也好,不可否认,标点符号确实给人们读书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成为语言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四十九、【赵公元帅】民间认为赵公元帅是财神爷,供奉该神可以发财致富。 赵公元帅原为道教崇奉的神仙,也叫财神爷。名字叫赵公明,晋代时已出现。在《搜神记》中他是个冥神,在隋唐两代,他是个瘟神,当时人们唯恐躲之不及。到了明代,赵公明被封为正一玄坛元帅,这是他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的来历。这时赵公明的面目已焕然一新了,他不再是冥神、瘟神,而是能帮助做买卖者求财盈利的财神爷了。赵公明成为财神爷初期,知名度并不高,他是靠了明代通俗小说《封神演义》的大肆渲染描绘,才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此后,赵公元帅手下便有了四位正神: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听从他的差唤。招财进宝一词便始于此。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又把财神爷请回来了,在大小饭店的显著位置,多有供奉财神的,以求好运发大财。但不要忘记诚信为本。

五十、【宫保鸡丁】四川名菜数不胜数,宫保鸡丁更是人人垂涎。它和东坡肉一样,是因人而得名,此人就是丁宝桢。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曾任山东按察使,后任四川总督。贵州平远素以善制炒鸡丁而著称,而丁本人一直很喜欢吃用鸡肉和辣椒相爆之类的菜肴。当上四川总督后,他又特别爱吃用天府花生、嫩鸡肉、辣椒制作的炒鸡丁。每遇设宴请客,他总要厨师必上此菜。即使在回贵州省亲时,当亲朋为他接风洗尘,他总是说:各位不必破费,只上炒鸡即可。并吩咐加上花生、辣椒同炒。久而久之,丁宝桢爱吃花生辣椒炒鸡丁的嗜好广为人知。因丁宝桢官职是总督,当时总督尊称为宫保,故人们便把他爱吃的这道菜称为宫保鸡丁。此菜鸡肉细嫩,花生酥香,辣而不燥,肥而不腻,在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期间便风靡省内。至清末民初,随着川菜普及到全国各大城市,宫保鸡丁也闻名全国,驰誉中外,现已成为川菜中最著名的一道特色菜。1986年,北京西来顺饭庄特级厨师乔春生烹制的宫保鸡丁荣获布拉格第五届国际烹饪大赛金牌。

五十一、【闺女】闺女指未婚女子,也指女儿。其来源与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有关。未婚女儿的住处称作闺阁。原来,古代住宅,在大门与堂室之间,还有一个小门,叫做闺,相当于后来的二门。《公羊传》宣公六年写晋灵公派人刺杀赵盾的情况: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杀之。勇士人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门:守大门);人其闺,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闚其户,(盾)方食鱼飧。这段描述准确地勾勒出了勇士经过的路线:大门闺堂。闺门以内即主人起居之处,因此,后来称内宅为闺。枚乘《七发》日:今夫贵人之子,必官居而闺处。后来才引申为女子的住处。明代汤显祖《牡丹亭闺塾》:闺门内许多风雅。《宋史涂端友妻传》日:吾闻贞女不出闺阁。 古人没有满足于将女人的居室称为闺阁、闺房,而进一步将不少有美女人的称谓与闺挂上了钩:称女儿为闺女,称富贵人家的女儿为闺秀,妇女品德高尚的叫闺范,京剧中演少女的演员叫闺门旦等。女儿出嫁叫出阁,不出闺阁的女子(未婚女子)当然就叫闺女。

五十二、【待字闺中】待字闺中是指到了婚嫁年龄,但还没有出嫁的女子。 闺,女子的卧室。 待字闺中源自《礼记曲礼上》:女子待嫁,笄而字。笄是中国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礼仪。周代礼俗,女子年过十五,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如年过二十而未许嫁,也得举行笄礼。女子在成年礼上通常会取字。 待字闺中这个词的出现不会早于宋代。宋以后,一般家里有子女出生,必定请当地的秀才或者精通民间五术的人,来家里给孩子排出生辰八字,然后写到红纸上,收藏起来待用。这种排八字的做法在古代被称为子平术。这个子平术是宋代人徐子平在前人的基础上完善发展而成的,推算年、月、日等占卜方式,俗称合八字。不论男女,到谈婚论嫁时,请命师合一下八字。因此,当家里有未嫁的女孩,于是就要找人求八字或求人拿八字来合,如八字合不上,就不能结婚。故待字闺中,这里的字就解释为生辰八字。古人觉得,将要结婚的人的生辰八字要保存得非常好才可以,因此结婚后才可以公开生辰八字。所以待字闺中也就是尚未聘娶的意思。

五十三、【穿小鞋】穿小鞋是比喻暗中给人刁难或暗中打击报复。穿小鞋源自一个民间传说。在古代,确实有小鞋,不过,它是一种愚昧的民俗。小鞋是因为女子从小缠足后形成的小脚,称为三寸金莲,鞋子必然是小鞋才合脚。相传,古代女孩子出嫁,由娘家把女孩鞋样送到婆家,由婆家按鞋样做成鞋子,再送回来让新娘子上轿时穿。传说宋朝有个叫巧玉的姑娘,她后母要把她嫁给又丑又哑的娘家侄子,巧玉不依,后母想整治她。适逢有人给巧玉介绍了一个满意的男人。后母背地里剪了个很小的鞋样给男方送去,由男方制作一双迎娶的新鞋。出嫁那天,巧玉上轿要穿新鞋,可这怎么也穿不上,一气之下,便悬梁自尽了。从那时起,人们便将这种背地里刁难人打击报复的行为或使坏点子整人的行为叫做穿小鞋。

五十四、【点卯】什么是点卯,就是旧时官员的考勤。点卯来源于古代朝廷的早朝制度。古代朝廷每天早晨都要进行朝会,也就是常说的早朝,朝会时一般定在黎明时分,也就是卯时。卯时即清晨五时至七时。所谓点卯即源于此。地方官署也是卯时开始办公,官员吏役按时到位,按名册一一点名或者核查,即例行的点卯,其名册叫卯册。吏役每晨卯时到衙署听候点名,叫做应卯。古代朝廷和地方官署都是卯时上班,可见中国历史上的考勤制度还是比较先进和勤政的,比现在国家规定的早八点上班还提前一个多小时。

五十五、【笑面虎】笑面虎比喻那些表面和善而实际心狠手辣为人阴险的人。 笑面虎的故事来自宋朝人王公衮。史书上记载说,王公衮的祖坟被守墓人挖掘了,事情被发现后,守墓人被官府惩罚,并责令他去王公衮的家里认罪。王公衮不动声色,先是摆酒招待他,后即拔出佩剑杀了这个守墓的人。在周围人的印象中,王公衮平常待人和善,与人交往时有说有笑,这件事之后,人们便称呼他为笑面虎。这个俗语与笑里藏刀一样,都是形容表面常带笑容而实际上心地狠毒的人。

五十六、【债台】人们形容借钱多数额大且无力偿还为债台高筑。借债为什么用台来形容呢?这源自一段中国历史史实。战国时候,周王室日益衰微,名存实亡。末代天子周赧王软弱无能。虽然贵为天下之主,却不能左右各国诸侯,毫无实权。秦国却日益强盛,有觊觎天下之野心。周赧王十分恐慌,欲抗秦却力不从心。恰在这时,接到楚孝烈王联合各国一同出兵抗秦的倡议,便同意楚王的倡议,出兵抗秦。但是,国库早已空虚,军费一时难以筹措,周赧王只好硬着头皮向豪门富户商借,并且立下借据,写明战后加利偿还。然而,天子令下,响应起兵的只有楚国和燕国。拖了三个月,仍然不见别的诸侯派兵,只得偃旗息鼓,不了了之。这时候,借款给周王室的豪门富户纷纷要赧王还债。赧王拿不出钱来,不敢见他们,于是躲在一座僻静的高台上。这座台,后来就被称为债台。

五十七、【酒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已久,开始时是为了维护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又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现在有滴一滴罚三杯之说。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实行酒令的主要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最能活跃气氛的是猜拳行令,俗称划拳。划法是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各说一个范围为十以内的数,并附加吉利语,谁说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和相等,谁就算赢,输方喝酒。划拳时所喊数字,因地域不同而不同,且代表数字所用吉祥语也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一字有一条龙,一心敬,独占一;二字有哥俩好,两相好,多以哥俩好开局,所以不计输赢;三字有三星照,三结义,桃园三;四字有四喜财,四鸿喜,四喜;五字有五魁首(意为古人苦读《诗》、《书》、《易》、《礼》、《春秋》五部经典著作,以求功名,夺得魁首);六字有六六六,六六顺;七字有七个巧,七巧;八字有八大仙,八仙;九字有九连环,九重天;十字有满堂红,全来到,十全十美。

五十八、【结婚】结婚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民俗说。早在原始社会,人类没有固定的婚姻,每当黄昏,便自由结合择偶而居,这种婚俗,至今还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现在还实行走婚。所以,汉民族把最早的黄昏夫妻称之为结昏。随着一夫一妻制的实行,语言学家便把曾经标志混乱婚姻的结昏改为结婚。婚字的衍变,是混乱婚姻向文明婚姻过渡的见证。另一种说法是阴阳说。《礼记昏义》孔颖达疏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这就是说,把婚礼安排在昏时进行,是取其阴来阳往的意思。阴来阳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白天即将过去,夜晚即将来临,阴阳交替之时,即是黄昏。另一层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亲迎新娘,新娘在临近夜晚时来到夫家。这种自然的阴阳和人事的阴阳相结合,正好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古人看来,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礼这一重要礼仪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阴来阳往和天的阴来阳往相配合,这种婚礼就合乎天意,婚姻就会获得美满幸福,同时也会给通婚的两个家族带来福泽。所以婚礼必须在昏时举行。这是结婚一词的原意,现在结婚仪式不据泥于黄昏,吉时在中午居多。

五十九、【泰斗】人们常用泰斗来比喻那些众人所敬仰的人。如说鲁迅是中国文坛泰斗,牛顿是美国科学泰斗。泰斗原意是泰山和北斗。 泰即泰山,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曾多次到这里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更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斗即北斗星。它属大熊座七颗明亮的星,都排列在北天,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古人把它们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身;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北斗七星常用来辨别方向,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泰山,古人认为是高山的代表;北斗星能用来辨别方向,在众星中又是最亮的。因此,古人把两者联系起来,用来比喻为众人所尊崇的伟大人物。那么,此比喻源自何处?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也就是说韩愈是被称为泰斗的第一个人,他当之无愧,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见,只有学问和威望极高的人才能被称为泰斗。

六十、【席梦思】一提起席梦思,大家会说,那不是非常舒服的软床吗?其实,席梦思原本不是床,他是一个人,是他发明了席梦思床。一百多年前,美国有一位商人叫扎尔蒙席梦思,他很有生意头脑。 1870年,席梦思萌发了用铁丝编结床绷子的念头,经过屡次试验,终于在190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用布口袋包起来的弹簧床垫子。它就是现今的席梦思的雏形。又过了十多年,席梦思请被称为天才机械师的约翰加利设计了一台生产弹簧垫子的机器。三年后机器研制成功,弹簧垫子被大批量生产,它走进了千家万户。一开始人们管它叫睡得美,后来贴上了正式标签,用的是老板的姓席梦思。

六十一、【说风凉话】说风凉话比喻别人遇到困难或麻烦,不但不帮助或鼓励,反而说些推波助澜的讽刺话。 说风凉话起源于《旧唐书》,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唐文宗和他的大臣们聚在宫廷里乘凉,那时没有电扇和空调,天子和百姓同热,皇家的优越性也不过是公子王孙把扇摇。君臣们一边乘凉一边吟诗。唐文宗首先吟了一句: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大臣柳公权马上接了一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人们都认为盛夏天热太难熬,君臣们却一起说着凉快的话。从此就留下了说风凉话这个俗语。

六十二、【指桑骂槐】指桑骂槐是用来比喻看似在骂一个人或数落一件东西,实际上暗中在骂另一个人或数落另一件东西。那么,指桑骂槐与桑树和槐树有关吗?传说在古代的时候,文武百官晋见皇帝得先穿过宫廷的庭院,因为是龙庭,多栽有带龙字的龙爪槐,这种龙爪槐的树枝,经常把他们的乌纱帽勾落。官员心中有气,可树的名字中带有龙字,若对它唾骂便是犯上,只好对着一旁长得类似的桑树大骂出气。据说,这便是指桑骂槐的由来。

六十三、【除夕】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那么,除夕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岁守》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之诗句。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千干净净,还要贴门神、对联、挂灯笼等,晚上吃饺子放鞭炮,供神灵,达到高潮。

六十四、【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是流行很广、影响很深的一句话,很多人把它理解成学习优秀就应该当官,是一种典型的读书做官论。其实这是犯了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的严重错误。那么,学而优则仕源自哪里,又怎样正确理解它呢?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原文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有人常常把它当成孔子的话,其实这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的高论。按《辞海》的解释,优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充足、富裕;仕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通事。如果按此理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意应该是做事有充足的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尚有富裕时间,应该做事。这才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看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义就是知行合一,即实践与认识相统一,这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工学结合,处理好工学矛盾是相似的。南宋大儒朱熹就持这种观点。他在《论语集注》中说: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显然,朱熹也把学而优解释为学有余力,并认为仕与学同等重要。对此,北京大学一教授解释说,学是理论总结,仕是运用理论到实践。学可以增加仕的深度,仕可以增加学的广度。《论语集注》是南宋以来官方认定的权威版本,它的解释无疑是最正确的。

六十五、【鬼话】鬼话,指的是骗人的谎话。鬼话一词,源自一百多年前的穗、港、澳一带,与今日词义不同。那时的鬼话曾指鬼佬之话英语。约一百六十年前,广州出版过英语学习读本,封面大字标明书名是《鬼话》。如当时已有今义,断然不会将英语学习读本命名为《鬼话》。那样,谁还敢学习英语呀!这本早年英语课本《鬼话》很有趣,是中文英语书。如在球后面用汉语注音为波,所以后来粤语干脆不说球了,改用鬼话之波了。《鬼话》书已罕见,美国有本《广州番鬼录》对此有较多介绍。何以称英语为鬼话呢?许多文献记载,鬼多指远国蛮夷或异族外国之人。如朱熹集注:鬼方,远夷之国也。鬼话显然来自古代中国对外国的称谓,无贬义。鬼话转义为今义,显然是中文特点一词多义之故,国人又极善于联想,鬼在古代许多小说中是坏东西,能妖言惑众,借《鬼话》为鬼话。

六十六、【借花献佛】借花献佛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但原来的意思并不是这样,它源出佛教,是名副其实的借花献佛。这个典故出自《佛本行集经卷》佛本生故事中。故事说,佛在修成正果前,有一世是一位婆罗门弟子,叫做善慧,在四出参访途中,听到燃灯佛(三佛中的过去世佛)将要说法。善慧想以鲜花供养燃灯佛,然而国王已将全城鲜花用来供养燃灯佛。善慧寻遍全城,最后在井边遇到一位年轻婢女,手中捧着一个瓶子,瓶子中有七枝优钵罗花,善慧于是恳切求花。婢女受他的至诚之心感动,给他五枝,并请他将另外两枝替自己献给燃灯佛,以积自己的功德,并且要善慧许以未得圣道以前,生生世世结为夫妻的诺言。善慧求花心切,就答应了,随后赶到城门口向燃灯佛许愿献花。燃灯佛为他授记,并对他说:无量劫后,你必可成佛,号释迦牟尼。这就是借花献佛的来历。

六十七、【点天灯】在古代,点天灯是一种惨无人道的死刑刑罚。它是借用了天灯这个民俗活动作为刑罚名称。古代汉族有一种节日风俗,元旦夜晚,每家每户在屋楼上用长竿悬挂灯盏,通宵达旦,称天灯。一为烘托节日气氛,二为祈求五谷丰登(灯),岁岁平安。后来,酷吏们竟受到天灯的启发,发明了点天灯的酷刑。点天灯也叫倒点人油蜡,把犯人衣服扒光,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他头朝下脚朝上拴在高杆上,从脚上点燃,直到将人体烧完方灭。史载唐代叛贼安禄山就是被这种刑罚处死的。据此,点天灯的刑罚最迟出现在唐代。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旧时代,川湘一带还存在点天灯的酷刑,这种点天灯不同于古代的点天灯,为当地土匪所创,在所谓的人犯的脑袋上钻个小洞,倒人灯油并点燃,让人犯在极度痛苦中被烧死。他们称此为点天灯。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剿匪,才彻底消灭了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

六十八、【驸马】驸马是皇帝的女婿。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呢?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相传,楚汉相争时,每当两军交战时,刘邦便会专门坐在一辆由两人驾驭的马车上指挥战斗。马车上共有三个座位,刘邦坐在后面的位置,前面设两个座位,为车夫所坐,分为正马与副马,一正一副,轮流驾驶马车,俨然现在的火车司机,一正一副。有一日,刘邦与项羽激战,刘邦大败,落荒而逃,项羽乘胜追击。此时,刘邦左右只剩下了两个车夫和十几名将士。不料,正马被乱箭射死,在这危急关头,副马顿生一计,他把自己的红袍脱下,与刘邦的黄袍对换了一下,让刘邦从马车上跳下来,自己继续挥舞马鞭,赶车向前方奔去。项羽的人马都把穿黄袍的当做刘邦,拼命追赶,当赶上马车时,车上已空无一人,只留下一件黄袍。原来副马早已跳车逃跑了。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把此事一直记在心上,为了报答副马的救命之恩,便四处张贴皇榜寻找副马。找到后,官封都尉,刘邦还将小女儿许配于他,人称副马都尉,后因副马一词不雅,人们便将其改成驸马都尉。自此,驸马便成了历代皇婿的代称了。其二,据历史记载,驸马是驸马都尉的简称,驸马都尉本是汉代官职,是皇帝的近卫侍从官之一。这个官职从汉武帝时开始设立,起初多由外戚和王公大臣的子弟担任。史书记载,真正将公主的丈夫专称为驸马是魏晋以后。曹魏时的何晏,因为与公主结婚,所以凭借公主夫婿的身份加授了驸马都尉一职。还有晋代注《左传》的杜预娶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为妻,是司马懿的女婿。后来司马炎称帝,追尊司马懿为晋宣帝,授杜预为驸马。东晋的刘惔、桓温是明帝的女婿,也都做了驸马。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以封号,一律称驸马,自然也就不再是官职了,而成了皇帝女婿的代称。

六十九、【桂冠】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人,常常被人们称为夺得桂冠。桂冠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它是个舶来品,源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月桂树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木,他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授给在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节日赛跑中的胜利者。戴桂冠者有极高的荣誉。后来,人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冕,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和各种比赛中的胜利者,成为一种惯例,流传下来。特别是古希腊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奥运会的胜利者也会得到一顶桂冠,于是桂冠一词随着奥运会传向世界。大家对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记忆犹新,在那届奥运会上,获奖者除得到金、银、铜奖牌外,发奖官员还将桂枝编的花冠戴在他们头上。无独有偶,在中国还有一个和桂冠词义相近的词,叫折桂,也来自一个和桂树有关的美丽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称科举考试登科为蟾宫折桂,又引申为各种考试与比赛的第一名叫折桂。桂冠和折桂,这两者同义不同源,一个为西,一个为中,中西合璧,珠联璧合。

七十、【钞票】有时候我们把钱说成是钞票,国家印钱(纸币)说成是印钞票,检验人民币真伪的机器叫验钞机。那么,钞票是怎么来的呢? 钞票就是我们所说的纸币。纸币源自宋代,北宋时,为了方便商人携带巨款,四川的一些富商联合起来,印制了一种信誉货币交子,它是目前世界上所知道的最早的纸币。在当时,伪造交子罪同于伪造官方文书。纸币在实行过程中几经起落。明朝曾印过大明宝钞纸币,后宣告发行失败。清朝建立后,除顺治年间外,一度不再印制纸币,市场流行的货币为银子。直到清朝后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南方一带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致使国库空虚,于是,咸丰三年(1853年),朝廷正式发行了两种纸币,一种为大清宝钞,另一种为户部官票,两者合起来叫钞票。钞票的名字也是从这时开始叫起来的。

七十一、【既来之,则安之】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在某种不太情愿的情况下,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或者安顿下来。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论语季氏》,其原文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意思是,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远方的人如果不归顺我们.我们就要倡导文教德化来吸引他们,他们已经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就要好好安排他们,不能撒手不管。提倡的是以德服人。它的原意是对内说的,劝自己的人。而现在的意思是劝外来的人。这个词语的原意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意思已经相去甚远了。

七十二、【活见鬼】俗语活见鬼是用来形容事情的离奇、不合情理。如某某说:我刚把眼镜放到桌子上,转眼就不见了,真是活见鬼。从科学角度看,鬼是不存在的,更不可能活见鬼。但古代人却相信有鬼,并且相信人能见鬼。活见鬼的故事多来自于古代鬼怪录一类的志怪传说。但有些也来自文献资料。那么,什么人容易见鬼呢?一是巫。三国时吴国人韦昭在注《国语》时说:巫觋,见鬼者。东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说:巫党于鬼,故巫者为鬼巫。这些人似能自由出入阴阳两界,沟通人鬼。他们是古代职业见鬼者,多半也能从活见鬼中看出效益来。二是患狂癔病或病人膏肓的人。《黄帝素问灵枢经癫狂》说:顑狂者多食,善见鬼神。这是说患癫狂症的人容易见鬼。病人膏肓的人也能见鬼。南齐梁人陶弘景《真诰》卷十五注云:昔有人病,在地卧,于病中乃见鬼于壁穿下,以手为管而吹之,此即是鬼吹之事也。 三是儿童也能见鬼。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有一伧小儿,放牛野中,伴辈数人,见一鬼,依诸丛草间,处处设网,欲以捕人;设网未竟,伧小儿窃取前网即缚得鬼。鬼要捕人,反被人捕。按现代科技解释,巫能见鬼,骗人(钱财)也;狂能见鬼,疯幻也;小儿见鬼,脑功能发育不全,幻觉也。马克思观点,神鬼乃颠倒了的客观世界的反映。

七十三、【鬼子】中国人为什么把侵略我国的日本兵叫做日本鬼子,把侵略朝鲜的美国兵叫美国鬼子,把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外国军队称作洋鬼子。有人说鬼在我国是丑恶的形象,当年的外国人在中国土地上作恶多端且面目丑陋,故被称为鬼子。此说可以理解,因为侵略确实可恨。但为什么不用魔、妖、怪来形容侵略者呢?因为魔、妖、怪这些词代替不了鬼的原意。分析起来,子字是各种称呼之后的词尾,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靶子、炉子甚至驴子等,它不同于敬辞的子。关键是对于鬼字的理解。许多古代文献资料都记载,鬼,多指远国蛮夷或异族外国之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引《仓颉篇》日:鬼,远也。毛传日:鬼方,远方也。朱熹集注:鬼方.远夷之国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鬼方本远方之通称,故凡西方、北方之远国可通称鬼方。张铣注:鬼方,蛮夷远国也。古人泛称远方之国为鬼方,称远方之国的人为鬼子,自然为题中之意。汉语常以洋字表示外来事物,如洋火、洋枪、洋油、洋钉等等,洋与鬼连用,当为同义复用,所以洋鬼子即鬼子。这样解释鬼子,太便宜了侵略者,有伤国人感情,既然鬼子干尽坏事,确实恶魔,中国人恨之,视侵略者为魔鬼,恰如其分。所以,以上两种理解合起来才更全面、更贴切,远方的鬼与魔鬼的鬼同音同字,鬼子是来自远方的魔鬼。

七十四、【剃头挑子一头热】这条俗语的意思是比喻做事情一方愿意,另一方冷淡,也叫一厢情愿。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过去,不仅有固定的理发店,还有走街串巷的流动理发师。所谓剃头挑子一头热,是因为当时剃头的工具全部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供顾客坐着理发用,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小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就好像公交车上的投币箱一样。第二第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另一头是个高长圆笼,里面底部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热度,供顾客洗头。圆笼下边三条腿,其中一条腿向上延伸成旗杆,杆儿上挂钢刀布和手巾。如今,这种挑着担子剃头的已经很难见到了。故而,民间有句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现在还常用,如一方热恋,另一方冷淡,被人称为剃头挑子一头热。也就是单恋了。

七十五、【信忌红字】书信没有用红笔来写的,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历来有个说法,叫丹书不祥。所以,人们忌用红笔写信,认为收到红笔写的信很不吉利。其实,这不能算迷信,而是有深刻的文化历史背景。所谓丹书,在三种情况下使用。第一是古代统治者为了便于自己的统治,托言天命,捏造所谓的天书,用丹笔书写,故称丹书。第二是帝王颁发给功臣的一种证件,也用红笔书写。从文物中可以找到皇帝书写的文件许多是用宝贵的朱砂写成的。第三是古代用朱笔记录罪犯徒隶的名籍。原来,古代罪人名册要用红笔书写。直到现在处以极刑的罪犯名字都要用红笔打叉或在名字下面画杠,这种做法是古代处理罪犯的遗迹。以上三种情况,都对老百姓的心理产生了影响。皇上假托天命,写的文书称丹书,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谁敢模仿冒犯,这是其一。罪犯的名册用红笔来写,处斩死刑犯人要把罪犯的名字打上红叉,老百姓对死看做是不吉利的事,何况被打上红叉处斩的死囚犯呢,更是避之不及,这是其二。以上两种原因产生了对老百姓的心理影响,因此,人们忌用红笔写信是有道理的。

七十六、俗语谚语大全_民间俗语_

七十七、【树倒猢狲散】树倒猢狲散比喻以势力(利)相聚合的人,为首者一倒,跟从的人一哄而散,含有贬义。它源自南宋。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记载: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依附者甚众,独其妻兄厉德新不以为然。咏百端威胁,德新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新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猴散赋》一篇。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宋高宗时,有个侍郎叫曹咏,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当了侍郎。曹咏当了大官以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独有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厉德新知道曹咏并非凭真才实学,而是靠依顺秦桧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咏这种人没有好下场。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整整厉德新。后来,秦桧死了,那些依附秦桧的家伙一个个倒台了,曹咏也被贬到了新州。厉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寄给曹咏。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喜可贺。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这篇赋很快便在临安传开,遂成俗语。

七十八、【海外赤子】海外赤子即我们海外华人,侨胞,他们都是炎黄子孙,他们的根都在华夏。把他们称为赤子,正是对祖国母亲而言。 赤子一词本指婴儿,源自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后来将赤子一词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签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直到唐朝才有了海外赤子的雏形。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太宗对大臣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后来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而来的。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七十九、【烧纸钱】在民间,死了人要烧纸钱,上坟也要烧纸钱。那么,烧纸钱是从哪里来的呢?相传,汉朝时候,有个叫尤文一的秀才,苦读寒窗十几年终未能获取功名,于是向蔡伦学习造纸。蔡伦死后,尤秀才继承蔡伦的造纸业,但技逊一筹,造出的纸质量降低,卖不出去。为此,尤秀才茶饭不思,没几天,竟闭上眼睛死去了。右邻右舍知道后,都过来帮助料理后事。尤秀才的妻子哭着对大伙说:家境不好,没什么可以陪葬,就把这些纸烧给他做陪葬吧。到了第三天,尤秀才突然从棺材中坐起来,嘴里还不停叫着:快烧纸,快烧纸!在场的人们都吓坏了。尤秀才却说:我真的活过了,是烧的这些纸把我救了。这烧的纸到了阴曹地府就变成了钱,我用这些钱还了债,赎了罪,阎王老爷就把我放回来了。这件事传出去后,一位有钱的老员外对尤秀才说:我用金钱陪葬,不比纸值钱得多吗?尤秀才说:金银只能在阳间使用,不能带到阴曹地府,不信,打开棺材看一看,陪葬的金银保证分毫没差。员外听了点头称是,并买了尤秀才家大量的纸。于是买纸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了。其实,这是尤秀才和妻子设下的一个计策,为了多卖一些纸,才上演了死而复生的戏。从此,给死人烧纸的风俗便一直流传下来。

八十、【草绿色军服】草绿色的军服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20世纪初,英国人为了掠夺非洲南部的财富,派军队进攻非洲的布尔人。当时,布尔人的武器不如英国军队。为了战胜数量比自己多出五倍的英军,布尔人便根据非洲的山地特点,穿上草绿色的衣服,并把武器也涂上了与草木相似的颜色。他们悄悄地躲在丛林里,敌人简直看不出丛林里有人。而当时的英军却穿着很显眼的红色军服,暴露得十分清楚。由于英军目标太明显,布尔人老远就可以用武器射击,英军被打死打伤七万多人。后来,英国军队接受了这个教训,将红色军服改为暗绿色。以后,各国的军队也相继把军服改成了黄色或草绿色。

八十一、【海军帽飘带】海军战士帽子后面都缀着两根黑色的飘带,看起来很潇洒英武。它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1805年,称霸欧洲的拿破仑舰队被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率领的舰队击败,彻底粉碎了拿破仑进攻英国的念头。然而,在这次海战中,纳尔逊受重伤死去。英国皇家海军为了悼念这位伟大的统帅,在发丧时全体水兵都在帽后缀上两条黑纱,表示哀悼和敬意。由于纳尔逊将军深得水兵的敬重,治丧之后,水兵们都不愿意摘去帽子上的黑纱。为了尊重水兵的意愿,英国海军正式规定海军士兵帽后加缀两条黑色飘带,并从此形成传统。后来,许多国家模仿英国,照猫画虎地搬了过来,帽上的飘带成了海军的显著标志。

八十二、【秋后问斩】在影视剧或者小说当中,我们往经常看到,对死刑犯人宣判之后,多数都要加上一句秋后问斩。这是为什么呢?古代处决犯人一般都在秋后问斩,为什么不在其他季节执行死刑呢?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因此执行死刑也是选在肃杀的季节里,认为万物都要在这个季节面临死亡,所以处死犯人也是顺应了天意。到汉朝时,将死刑的执行以及重要诉讼活动限制在秋冬举行,不仅仅是一种观念,而且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了。

八十三、【追星族】追星族指对明星崇拜到迷恋程度的人们。时下,追星族成群、跟风。看看蔡明、郭达、赵丽蓉的小品《追星族》就完全明白什么叫追星族了。 追星族一词,起源于1974年至1976年之间的台湾地区。当时的媒体,把追随著名歌星凤飞飞的一群青少年,称为追星族。这些青少年,为了追星,常常逃课、旷工,凤飞飞到哪里演唱,他(她)们就跟随到那里,给凤飞飞呐喊、造势。这种追逐明星的人群就被媒体称为追星族。现在,他们又有了一个新名词粉丝。

八十四、【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而耐人寻味的是名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己宠信的奸臣软禁起来,活活饿死,以致腐尸臭烂流出尸水才被人发现。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庙堂里来朝拜,看到了此酒器,他知道欹器的来历,便给弟子们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欹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说的一样。孔子便对着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中,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铭文所代替,座右铭是由欹器发展而来的。再后,座右铭的材质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有的贴到墙上,有的摆到桌上。

八十五、【保险】保险是集中分散的社会资金,补偿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人身伤亡而造成的损失的方法。保险只与参保的人发生关系。那么,保险是怎么产生的呢?现代意义的保险,源于海上运输。远在公元前2000年,航行在地中海的商人在遭遇海难时,为了避免船只和货物同归于尽,便往往抛弃一部分货物,损失由各方分摊,形成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海损共同分摊原则,成为海上保险的萌芽。最早的保险单,是热那亚商人勒克维伦于1347年10月23日开立的承担圣克维拉号船从热那亚马乔卡的航程保险单。后来,保险扩展到航运以外的领域。1676年成立的汉堡火害保险社是最早的专营保险组织。 18世纪后,保险业迅速发展,保险种类增加。到了19世纪保险进入现代时期,保险对象和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而且扩展到生存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再保险等业务。最早在中国出现的保险机构,是英国商人于1805年在广州开设的广州保险公司。

八十六、【高跟鞋】高跟鞋源出两支,中、西皆有。先说中国的高跟鞋。高跟鞋最早出现在中国,比西方的高跟鞋早一千年左右。在中国戏剧舞台上,西夏、辽、金、满等少数民族妇女多穿高跟鞋,不过,这种鞋的跟不在后跟,而在中间。妇女穿上这种高跟鞋,照样显得高挑挺拔,楚楚动人。如《大登殿》中的代战公主,《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的皇后、嫔妃、格格,都穿高跟鞋。虽然是戏曲作品,必定有它的依据。故宫博物院里不仅有满族皇家妇女穿高跟鞋的画像,还有实物。再说西方。十五世纪法国宫廷服装师,为了方便骑马时双脚能够扣紧马镫,为白马王子专门做了高跟鞋。据说,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为了令自己看起来更具自信更威严,命令鞋匠为他装上四寸高的鞋跟,并把鞋跟漆成红色以示他的尊贵身份。朝中显贵更是上行下效,也叫鞋匠替他们把鞋跟加高,皇帝只好把鞋跟再加高。后来,英王詹姆士二世与他的朝臣受到法国王室的影响,也穿上了高高的红跟皮鞋。1680年皇帝还颁布了法令,依人的等级确定其鞋跟的高度,只有王室成员才能穿最高最漂亮的高跟鞋,严格地区别人的差异性。当时作为权力象征的高跟鞋,曾禁止女性穿着,是男性的专利品。但高跟鞋在十七世纪时开始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女人们发现,高跟鞋能让女性看起来更高,同时,它还迫使背部呈弧形,促使女性挺胸翘臀,突出女性的形体美,并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于是,高跟鞋普遍受到欧洲女性的欢迎。到十九世纪时,高跟鞋有了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几乎退出了男鞋的领域,不似刚出现时广受男士的喜爱,反而逐渐成为女性的专属鞋类。欧洲女性的高跟鞋,迅速传遍全世界,中国也不例外,至今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

八十七、【酒】酒,对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曹操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反讽日: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还说:举杯邀明月。苏轼说把酒问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当中,也是无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谁发明的呢?关于酒的发明,说法很多。一种说法是猿猴造酒。传说猿猴将采摘的苹果储存起来,时间一长,苹果发酵成酒,醉倒猿猴。一说始于大禹时代的仪狄,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记载,上古用桑叶包饭的发酵方法造酒,是指仪狄用此法造酒,献给大禹而言的。仪狄是个官员,他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另一种说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传说杜康生于周朝,是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忘记带走。半个多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他遗忘之物,打开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经发酵变成液体了。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了,并办起了杜康酒店。

八十八、【胡同】城镇、村子的巷子、小街道,在北方叫胡同。据明朝末年出版的《正字通》说:街也,今京师巷叫衙衙。衚衙乃胡同的异体字。明朝沈榜《宛署杂记》说:元人呼街巷为胡同。可见,胡同一词产生于元代。据考证,胡同一词源于女真族的霍通一词。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语和女真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语调和语音都很接近,女真族叫霍通、火瞳都指聚族而居的意思。后来汉族人把火瞳译为胡同,成为汉字化的外来语词。城市里的小街道大多直呼胡同,如李家胡同、于家胡同等。胡床人们常在古代文献或诗词中见到胡床或床字,有时误解为是睡觉的卧具,即现在的床。其实,古时候,床并不是专指卧具,而大部分作为坐具使用。汉朝人许慎在《说文》中称床为安身之几坐也,明确说是坐具。至迟到唐代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而不是指我们现在睡觉的床(寝具)。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代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类似于现在的马扎。胡床早期系用于军旅之中,相传大约是公元二世纪的汉灵帝从北方游牧民族中引入,故称胡床。可见,床在前,胡床在后,床与胡床是两种不同的坐具,胡床更加小巧灵活。胡床若用绳绷扎,则称绳床,又因其形制可以转动折叠,故又称交床。《演繁露》云: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看来这种坐具非常便于携带,因而常为战争时将军出征所带,所以后来便发展为权力的象征交椅。

八十九、【疾风知劲草】疾风知劲草与烈火识真金一样,用来形容只有经过一番考验才能分晓是非真假,辨别忠奸曲直,结识真正朋友。它典出刘秀。疾风知劲草这个典故是有关刘秀与王霸的故事。王霸是河南颍阳的地方豪强,但他一直不甘心只做个地方上的小官。适逢刘秀起兵路过颍阳,王霸就带领自己的门客投奔刘秀。刘秀起兵并不顺行,他赤手空拳渡过黄河,抵达河北后遭遇到诸多不顺,处境非常危险,先前和王霸一起投奔刘秀的几十个门客都陆续不辞而别,只剩下王霸忠诚地为刘秀效力。刘秀感激地对他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一次,刘秀仓皇躲避自邯郸追来的王郎,王霸更是舍命相伴。追兵把刘秀等人逼到滹沱河边,眼看就要追上,刘秀的侦察兵报告说河水太深,没有船无法渡河。这时王霸为稳定军心,就扯了个谎,告诉大家河结冰了可以踏冰过河。等刘秀人马到了河边,河果然结了冰,更为神奇的是等他们过了河,冰立刻就化了,挡住了追兵。此乃与泥马渡康王一样神奇。真龙自有天助。自此,疾风知劲草广为流传,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引用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九十、【破天荒】破天荒有开天辟地头一回的意思,意为打破常规,首先出现的事物。源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和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等文献。据记载,唐代的荆州南部地区(今湖北),虽然文人书生很多,但每年解送(即选送)举人进京赴考,很少有考中成名的,因而被人称为天荒解,即解送的考生没有一个考中。意同现在某中学高考无人考上戏称剃光兴一样。唐宣宗大中四年,终于有一个名叫刘蜕的举人考中了进士,这才破了天荒。当时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他感谢刘蜕为荆南争了光,赠给刘蜕破天荒钱70万以示资助。刘蜕从不轻易接收别人馈赠,遂谢绝了崔铉的好意,并回信感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日天荒。大意是说,五十年来是人们荒废学业造成荆南地区的文化落后,以地理概念而言,荆南一千多里的地域又怎能称得上是天荒之地呢?言外之意是对破天荒之说有意见,不能接受。由于刘蜕脱颖而出的破天荒壮举,使人们改变了对荆南地区的偏见,而破天荒也成为一个典故流传下来。

九十一、【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一俗语形容为人大度,能容人。源自王安石。相传王安石中年丧妻,续取了一个妾叫姣娘。王安石身为宰相,公务自然十分繁忙,很少在姣娘身边。时间长了,年轻貌美的姣娘自然是寂寞难耐,便与家里的年轻仆人有了私情。不久,这件事被王安石知道了,就想了一计,亲自探个究竟。一日,王安石对姣娘谎称上朝办理公务,却悄悄藏在家中,果然在卧室外偷听到姣娘与仆人偷情。王安石火冒三丈,想冲进去捉奸,可转念一想,自己堂堂当朝宰相,如此做法会很难堪,只好转身就走。刚走了几步,忽然看见了院中大树上的老鸹窝,他灵机一动,拿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鸹窝几下。屋里的仆人听到老鸹叫以为有人来了,便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一直装作若无其事。转眼到了中秋节,王安石和姣娘喝酒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即席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还转西,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绵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姣娘一听,心里明白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爷知道了。她感到无地自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一想,自己年近半百,姣娘却正值豆蔻年华,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她,不如来个两全其美吧。于是,他就将姣娘许配给了那个仆人。这件事传出后,人们对王安石的大度非常敬佩,于是就用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来形容他的宽宏大量。这当然是一则传说,但却是附会了王安石的一则真实故事。据朱熹《三朝明臣言行录》记载,王安石在作知制诰时,他的夫人吴氏为其买一妾。王安石见到此女后,得知她是押粮官之妇,因丈夫覆舟失粮,不得不以卖妻来偿还粮款。王安石即呼其夫,令为夫妇初,并赐钱九十万。这里王安石的确宽宏大量,不仅没向押粮官要买妾钱,还赠钱九十万,令其夫妻团聚,确实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朱熹不禁也赞叹:王荆公(安石)不好声色,不爱官职,不殖货利。能得到朱熹的好评,褒贬自有公论。

九十二、【拜天地】在民间的结婚典礼上,一对新人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人洞房。那么,拜天地是怎么回事呢?拜天地的习俗,来源于民间神话。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造了俊俏的后生,这后生虽说有吃有穿,逍遥自在,但孤孤单单一个人,总觉得很闷,所以常唉声叹气。一天晚上,小伙子望着天空圆圆的月亮,自言自语地对月亮说:月老月老你细听,给我找个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领你情。他刚说完,忽然月亮一闪,一个白眉长须老人领着一个姑娘飘悠悠地来到小伙子面前,对小伙子说:我又让女娲造了一个女的,给你领来。你们先认识一下,一会儿,我给你们办喜事。说完,老人就不见了。小伙子见姑娘脸腮绯红,像月季一般,不禁喜上眉梢,愁容云消雾散。姑娘见小伙子眼睛明亮,诚实坦白,也觉得情投意合。二人四目相对,一见钟情。正在这时,长须老人领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站在两人面前,指着两个老人说:这是天公和土地,你们以后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俩。现在,我给你们办喜事,首先,给养育你们的天公、土地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对天地拜了三拜。随后,月下老人笑着说:我给你们牵红线,你们还得给我拜拜哩!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又对着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刚拜完,三位老人就不见了。从此以后,人们在结婚时必须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父母。习俗遂成,拜天地一词也随之出现了。现在稍有不同,媒人不拜了,换成了夫妻对拜。

九十三、【春联】过年贴春联,这春联的来历还有个故事呢!据说上古时候,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树,蟠屈千里,桃树北边是鬼门关,阴间鬼魂都从这里出入。玉帝派神荼、郁垒两兄弟守候门前,他们身穿甲胄,一手持长矛,一手拿芦苇绳,立在桃树下审查百鬼,抓坏鬼出来喂虎,不让转世骚扰民间。这是桃木能辟邪的来历,人们据此每逢过年过节就用桃木板刻成两尊神像,或刻上神荼、郁垒两神的名字,挂在大门的两边以求平安。这就是民间最初的春联,也叫桃符。到了五代的时候,后蜀的国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题了两句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挂在门的两边,这就是我国第一副联语对联。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曾下令,除夕之日,各个公卿家门上都要加贴春联一幅。这时的春联已经是写在红纸上了。起初,春联只限于官府门第,后来,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张贴起来了。从那以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九十四、【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国人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赶回家团聚,吃年夜饭,因而形成中国独有的景观春运,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人山人海,一票难求。春节的主调是庆丰收,除邪气,求得来年吉祥如意。春节的时间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古时称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纪年,定公历1月旧为元旦,将旧历元旦改称春节。传统意义的春节时间较长,一般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俗称腊月)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其中除夕(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民俗活动很多,如祭祖、拜年、走亲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各地还有多种娱乐活动,如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唱大戏等,现在又增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了。

九十五、【药方】药方是为治病而组合起来的写着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加用法的纸张。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治病拿药就得找大夫开药方。那么,它为什么叫药方呢?这得从古代的书写材料说起。中国古代有一部书《仪礼聘礼》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这里的名指文字,策是册的通假字。方是牍的别名,是长方形的木板。这句话是说,如果文字长达百字以上就用简册书写;如果不到百字,就用方(木牍)来书写。由于药方一般不超过一百个字,用一块木牍很方便(汉代出土的木牍,大约一尺左右,宽度一般为三到十厘米),所以,医生看病开药方,一剂药也可以用一块牍写完。甘肃省武威汉墓中就有把药方写在木牍上的实例。据专家考证,药方之所以叫方,正是因为古代习惯把它写在木牍上,因为木牍又叫方,药方之名由此而来。

九十六、【高抬贵手】高抬贵手指求人开恩、求人饶恕时的恳求的话。看看它的由来,起初这只手并不高贵,是后人把这只手抬高了。原来,旧时乡下演戏,往往先由乡绅们出钱,包下戏班子在祠堂、庙宇中演出,然后他们再向群众卖票赚钱,群众凭票进场看戏。戏场只开一扇门,由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把门收票。这些看门的双腿跨在门槛上,双手挺在门框上,以防无票的溜进去。过去,农村的小孩个个都是小戏迷,很想看戏但又无钱买票。便谁想谁的办法,有爬墙头进去的,有钻出水洞进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门的求情的办法。一看把门的脸色高兴,态度好一些,就央求说:叔叔,请你把胳膊抬高一点!于是孩子们便趁势从看门人的胳肢窝下钻进去看戏了。后来,文人们便把请抬高胳膊雅化为高抬贵手,意思就是请人开恩,或行个方便。推而广之,便适用于各种场合的求情了。

九十七、【哈巴狗】哈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乖巧、玲利又听话,能通人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因如此,有时把巴结上司的人称为哈巴狗,颇为恰当和形象。那么哈巴狗的故乡在哪里呢?它产自东罗马,唐代中国史料称其为拂菻。据《旧唐书高昌传》载: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文中这种聪慧的拂菻狗属于尖嘴丝毛犬,曾经是希腊妓女和罗马主妇的宠物,而高昌所献这对拂菻狗则成为中国哈巴狗的小祖宗。从唐朝起,国内逐渐有人豢养哈巴狗,最初一两百年间,这种时髦而且昂贵的宠物,只限于宫廷喂养。大约在唐朝后期,哈巴狗开始流人民间,随着哈巴狗一窝一窝地成倍繁殖,后来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九十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俗语比喻造什么因,得什么果。它看似一条农谚,却是一个典故,典出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九卷。说的是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有个叫柳宣教的书生考中进士,当上临安(今杭州)府尹。上任时,厅下一应人全部来参拜,唯独城南水月寺住持玉通禅师不到。柳宣教怀恨在心,决心报复他,定下一计,让一个叫红莲的绝色女子去与玉通禅师私通。玉通禅师得知上当,当晚自处圆寂。他死后,同样没有放过柳宣教,投胎柳妻,生下一女,名叫柳翠,不守妇道,干尽风流韵事。佛家认为这是玉通禅师对柳宣教的惩罚性报复,该到此为止了,便决定找个机会度玉通禅师出世。也就是说要使玉通禅师的化身柳翠皈依佛门。所以,佛家委派法空长老点化柳翠。一天,法空长老来到柳翠门前化缘,柳翠问道:师父,你有何本事来此化缘?法空长老说:贫僧没有什么本事,只会说些因果之事。柳翠问道:什么因果?法空长老说道:前为因,后为果;作者为因,受者为果。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种是因,得是果。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成?好因得好果,恶因得恶果。一番话,说得柳翠一下子明白了。她死后,人们都说是活佛显化,很多人赶来送葬。

九十九、【挂羊头卖狗】肉这一俗语,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看似比喻商业行为,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而实际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售其奸。实指政治手段,一些所谓得道高人,不厌其烦讲经说法,混淆视听,欺骗群众,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指世俗之间弄虚作假、以赖充好,愚弄人、糊弄人。总之,这一俗语运用十分广泛。那么,它源于哪里呢?原来,它出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最早不叫挂羊头卖狗肉,而叫挂牛头卖马肉,后转为挂羊头卖狗肉。典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据载:齐灵公喜欢看宫内女人着男装,齐国女人皆效法。但灵公有点叶公好龙,却讨嫌宫外女子着男装,便下令官府制止,有女子着男装者撕衣断带,但还是制止不了。灵公便问齐相晏子,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您喜欢官内女人穿男装,却禁止宫外女人穿,这如同在门上挂牛头,而在门里卖马肉。你如果先禁宫内女子,则宫外女子莫敢再穿。 齐灵公采纳晏子的建议,果然在一月之内没有女人再穿男装。后世,挂牛头卖马肉逐渐转为挂羊头卖狗肉。

一百、【结为秦晋之好】这句话的意思是两家联姻,结为亲家。此俗语出自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秦晋一直交好,而且以婚姻来促进秦晋之间的关系。那个时候,秦国与晋国不仅是相交之邦、礼仪之邦,也是婚姻走得最频繁的两个国家,两国王室之间常会出现秦晋联姻事件,后来秦晋就被称为亲人关系,一直沿用到今天。结秦晋就是促成男女双方,使之交好,暗含结婚之意。

一百零一、【谈天】谈天一词,也作聊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家事,大到国事,无所不聊。那么,谈天一词源出哪里呢?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孟荀列传》:邹衍之述,迂大而宏辩故齐人颂日:谈天衍。战国末期,齐国的哲学家、阴阳学家邹衍曾经游历许多诸侯国,针对各国的现状,他常常发表大胆的言论,并写了不少文章。但他的文章具有主论很高且不通常理的特点,其研究方法是从小事物一直推衍到漫无边际。人们听了都忍不住拍手叫绝,但真正要推行他的理论却是感到非常困难。后来齐国的人都称邹衍为谈天衍。《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说:邹衍之所言尽言天事,故日谈天。这就明确指出谈天的初义和出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就把随便的闲谈称作谈天或聊天了。

一百零二、【袖扣】西服的袖口上各缀有一排扣子,看似没有实际用处,纯属装饰。其实不然,它的来历是大有作用的。在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非常重视部队的军容。但由于士兵们常常用袖子擦脸,甚至擦鼻涕,制服的袖子往往很脏。于是,他下令在所有士兵的袖口上钉上金属扣子,来改变士兵用袖子当手巾擦脸的习惯。命令发出后,整个部队的仪表果然变得整洁多了。没想到这样一来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不仅改变了部队士兵的不良习惯,还起到了装饰作用,显得更潇洒。从此,这种服装很快流行开来。

一百零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俗语现在形容某人有主意就是不说。此俗语源自《三国演义》。在三国故事中,徐庶是个传奇人物。他任侠使气,善击剑,遍访名师,有谋略。刘备驻守新野,他来辅佐,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斩吕旷、吕翔,破八门阵,计取樊城,杀得曹仁丢盔弃甲逃回许都,可谓战绩辉煌。正因为如此,才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便以徐母为人质,逼徐庶来降。徐庶是大孝之人,无奈只得投奔曹操。在临行前,徐庶郑重向刘备承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生不设一谋。 徐庶真的信守诺言,尽管曹操想尽办法拉拢他,他都不为所动。不过,他破例为曹操出过一谋:长坂坡赵云为救二位皇嫂(准皇嫂)及幼主刘禅,独闯曹营,连杀曹操数员大将,身处险境。在旁观战的曹操问徐庶:此人勇猛过人,谁欤?徐庶答日:此人乃常山赵子龙,莫非丞相有爱将之心?曹操日:然。徐庶献计日: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曹操采纳,结果,是徐庶暗中救了赵子龙。只此一谋,还是替刘备出力。从此留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一俗语。其实,这只是小说家言,《三国志》中,徐庶在曹营中先任中郎将,后升任御史中丞。

一百零四、【挽歌】现在,人死后在追悼会上放哀乐,古人怎么表达哀悼之情呢?当然是唱挽歌。那么,挽歌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汉初齐王田横死后,其部下非常悲痛,就作了丧歌,这便是挽歌的源头。崔豹《古今注》云:《薤露》、《蒿里》,并丧歌也。本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到汉武帝时,在音乐家李延年的加工制作下,《薤露》、《蒿里》二歌定了曲调,其歌词分别为:《薤露》: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复落,人生一去何时归!《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从此以后,《薤露》歌就适用于王公贵族,《蒿里》歌就适用于士大夫和庶人。使挽柩着歌之,亦呼为挽歌。但据研究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们唱挽歌的记录。比如《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吴国伐齐国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杜预注:《虞殡》,送葬歌曲也。公孙夏示必死,故命其徒而歌之。孔颖达疏说:盖以启殡将虞之歌谓之虞殡。歌者,乐也;丧者,哀也。旧说,挽歌汉初田横之臣为之,据此,挽歌之有久矣。由此可见,杜预认为《虞殡》是送葬歌曲,博学的孔颖达更直接指出挽歌早于田横之死。只不过到了汉代,国家正式规定挽歌成为丧礼内容,汉武帝时指定的官方挽歌就是纪念田横的《薤露》、《蒿里》。尽管后世挽歌的内容在不断变换,但挽歌这种形式却流传至今。

一百零五、【臭豆腐】臭豆腐(青方)是北方名吃,闻起来臭,吃起来香。那么,它是谁发明的呢?臭豆腐原名青方,起源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那时候,北京前门外延寿街有个叫王致和的人,开了一家豆腐坊,每天都做很多豆腐。没曾想,有一天豆腐全剩了,而且受热发了霉。王致和舍不得扔掉,就把这些豆腐抬到后院。过了几天,他到后院去,看到豆腐长了黑毛,又有臭味,就撒了一些盐。又隔几天,他到后院去,看着这些豆腐实在可惜,用手抠开一块,露出白瓤,用手指蘸一点一尝,不由大吃一惊,原来的臭豆腐变香了,他又吃了点,越吃越香,于是他把这东西拿到集上去卖,大受欢迎,遂取名为青方。

一百零六、【哄堂大笑】哄堂大笑源自唐代。据唐代赵磷《因话录》所载,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其中由台院一位御史专管杂事,称作杂端。凡是公堂食饭,大家都不准谈笑,犹如僧人斋饭一样,是为有修养。但有时杂端实在憋不住而大笑,这在当时称之为烘(哄)堂。由此可见,此记载烘(哄)堂只限于官吏食饭的公堂。到了宋代,烘(哄)堂的场合扩大。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载:冯阳、和相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日:九百。和性偏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日:此亦九百。于是烘(哄)堂大笑。自此,凡人多的地方有人发端引起众人大笑,皆可日哄堂大笑。

一百零七、谚语俗语大全_民间俗语_

一百零八、【乘龙快婿】乘龙快婿是对称心如意女婿的美称,它是一个组合词,源自两处,两源合一而成。单说乘龙,也是对女婿的美称。典出《太平广记四萧史》引《神仙传拾遗》。据说,秦穆公有个女儿名叫弄玉,善吹箫。秦穆公把弄玉嫁给萧史。萧史也善吹箫,并作风鸣。过了十多年,一天晚上,他们吹箫似凤声,引得凤凰飞来到其房子上。于是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后因称佳婿为乘龙或萧史。如杜甫《李监宅》诗: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再说快婿,同样是指称心如意的女婿。典出《魏书刘晒传》,据载:郭瑀有女方二八.郭看中了刘晒,有心择晒为女儿良偶。于是,在自己的座位前另设一席子,对着弟子说:我有一女儿,年方长成,欲觅一快婿,谁坐下这席子,我就把女儿许给谁。话音刚落,刘昞就起身坐到席子上,神态庄重地说:刚才听老师说想找快婿,我刘昞就是这个人。郭璃遂将女儿嫁给他。后来,人们便叫称心的女婿为快婿。后世人们又把乘龙和快婿合起来用,称称心如意的女婿为乘龙快婿。

一百零九、【降半旗】降半旗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致哀方式。一个国家的重要人物逝世或发生重大人员伤亡,通常都要把悬挂在旗杆上的国旗下降到距顶端1/3或一半处,表示对死者的哀悼。降半旗致哀的方式,据说是在1612年由英国海船哈兹伊斯号首创的。哈兹伊斯海船在北美海岸探寻通向太平洋的航道时,船长不幸遇难。为了表示对船长的敬意和哀悼,船员提议下半旗。后来,发生不幸事故的船只也都效仿,下半旗致哀的方式便逐渐流行开来。陆地上首先采用这种致哀方式的是英国,随后,其他国家相继仿效,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致哀方式。

一百一十、【首级】《三国演义》描写张飞勇猛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首级中的首本义是头,可为什么又被称为首级呢?这与古代的军级制度有关,它源于秦国的商鞅。商鞅到了秦国,实行了变法,在军事领域确立了一套新的军级制度,以取敌人头颅的数目作为评定爵位的基础和依据。新制度规定:每斩获一个敌人头颅,士兵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获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最高可至二十级。因为一首对一级,因而久而久之,人们就将头颅称为首级了。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对普通士兵很有吸引力,依当时的规定,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获得两个敌人首级,那么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成为自由人,他做奴隶的妻子也可以转为平民。而且,如果父亲战死沙场,他的功劳可以由儿子继承。这无异于一人拼命,全家受益,因此极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的强大,与商鞅的这些制度有直接关系。到了北宋,废除了首级制度,但首级这个词却保留到了今天。

一百一十一、【独占鳌头】独占鳌头现在泛指占居首位或第一名。它的原意是指古代科举考试头名状元。这个俗语源自哪里呢?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对此作了说明:又俗语谓状元独占鳌头,语非尽无稽。胪传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中立陛石上,石正中镌升龙及巨鳌,盖警跸出入所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语所本以此。 原来,我国古代,皇帝管理朝政的金銮殿前,靠近大殿门口的地方,有一块雕刻着飞龙(天之骄子)和巨鳌(长寿神龟)的大石板,叫龙鳌石。每天早晨,文武百官上朝时,就从这块龙鳌石的两旁经过。封建王朝有个规定,凡逢大试之期,新考中的六十名进士,均须站在龙鳌石底下,由考中第一名的状元站在龙鳌石上,带领着向皇帝行礼谢恩。据此,后来遂用鳌头或独占(站)鳌头,指科举时代考中状元的人。如唐诗:鸳鹭簪裙上龙尾,蓬莱宫殿压鳌头。独占鳌头这一俗语至今还在使用。

一百一十二、【唐人街】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一般都有唐人街,是华人聚居的地方。侨居海外的华人,都以唐人自称或被人称呼。这其中的来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近年来史志工作者经过查阅大量的史志典籍和族谱家乘找到了根据。现在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原内地迁徙到闽越地区的唐襄军。而这些唐襄军及其后裔称自己为唐人。故此,这些海外华人称自己为唐人,而且还把华侨聚居区称为唐人街。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观,认为唐虞三代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被人们称道的一次太平盛世。有诗为证,毛泽东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历史上最早的明君贤王尧帝,就称之为唐尧。据史书记载,尧为古之圣王,初封陶,后封唐,世称陶唐氏,史称唐尧。尧禅让舜,舜禅让禹,被传为佳话,万民称颂。另有文字解释:唐者荡也,广也,大也。《玉篇》:尧称唐者,荡荡首先至大之貌。中国老百姓向来喜欢太平,也认为自己的祖国是一个荡荡然广博的国家,所以在海外的中国人,都喜欢把唐人意为唐虞三代传下来的子孙。这含义,和华人、炎黄子孙的意义相同。三是,与唐朝有关。唐代的中国国势强盛,名声很大。外国便有称中国为唐的习惯。《明史真腊国传》中说: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 座右铭座右铭指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那么,最早的座右铭是个什么样子呢?

一百一十三、【饺子】饺子,在我国是流行最广颇受欢迎的一种食品,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民间传说,一是来自文字记载,各自成趣。先说民间传说。古时候,一位叫苏巧生的御厨技艺高超,一年腊月二十九,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夜里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样菜,即可回去与家人团聚了。翌日,苏巧生正为如何做好最后一样菜发愁时,突然看到案子上有余下的羊肉和菜,便将其混合剁碎,搁上调料,用白面包了许多小角角,置于锅里煮熟,奉给皇上。谁知皇上食后龙颜大悦,忙问:此乃何菜?苏巧生脱口而出:角食也。是他发明了水饺。之后,民间便流传过年包角食吃的习俗,这就是过年包饺子的由来。再说文字记载。饺子始于先秦,源于馄饨。据《通雅饮食》记载,馄饨因浑氏、屯氏两人发明而得名。当时的馄饨,形如偃月,也就是像弯弯的月亮。这种馄饨就是原始的饺子。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出土的几只古代饺子,形状就似偃月。在唐墓中出土实物水饺,证明水饺历史比较悠久。宋代开始有贺岁吃角子的风俗。北方人称角为交,故而叫饺子。贺岁吃饺子取意更岁角子。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大年初一起五更吃饺子,必不可少。常言道初一饺子初二面。明代饺子别称饺饵、粉角、扁食等。张自烈《正字通食部》: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 可见,当时的饺子同现在的制法和品种已很相似。

一百一十四、【哭嫁】很多地方流行哭嫁风俗,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新娘为什么要哭呢?这里面有怎样的讲究,它的由来如何呢?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哭嫁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后娘嫌弃前房留下的女儿,不是打就是骂。等到女儿16岁时,便给她随便找了个婆家。在出嫁的那天,按风俗当娘的只能对女儿说吉利话。可后娘偏偏说败兴话,哭道:女儿啊,你蓬头去,插花归;空身去,抱儿归她这一哭既遮盖了她嫁女儿不置嫁妆的煞心,又自认为在大喜的日子一闹一哭,今后这个女儿会一世晦气,日后穷苦。女儿知道后娘起着歹心咒骂自己,可她也没办法,只得哭着空手上了花轿。后来她在婆家吃苦耐劳,夫妻和睦,一年后生了个大胖小子,日子越过越好。不久,后娘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找了个富贵人家,临上轿前,母女俩有说有笑,说了一大堆吉利话。谁知女儿在家娇生惯养,出嫁后故态不改,婆媳吵嘴,夫妻打架,闹得不可开交,不到一年,家也败落下来。从此以后,人们就认为女儿出嫁时,还是哭比笑好。代表着越哭越发,越哭越富。为此,还编了许多哭嫁歌,如《闺声哭》、《哭爹妈》、《哭叔爷》、《哭兄弟》、《哭外公外婆》、《哭舅爷》、《花轿到屋哭》等。此处仅录《哭爹妈》几句:月儿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劳心费力成虚晃,枉自爹娘苦一场。

一百一十五、【重阳节】重阳节指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老人节。它源自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这段记载生动地描述了重阳节的起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被沿袭至今。究其原因,在中国人心中,九为大数,是个特别的数字,在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之说,认为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在中国文化中也特别看重九。如:九宵、九洲、九重天、九九归一等,好像与九有关的都被附上了神秘的色彩。古代帝王常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称为九五之尊。在《易经》中,六被定为阴数,九被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之为重阳。古代人们认为这是个大吉大利、值得庆贺的日子。于是把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中又是最大的,包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正因为此,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又定为老人节。

一百一十六、【皇帝】皇帝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皇帝这个称号始创于秦始皇。夏、商、周三代,既没有皇,也没有帝。夏朝称后,商、周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无论爵位高低,通称国君;后来,周王势力衰落,诸侯兼并,齐、楚、燕、韩、赵、魏、秦都先后称王,甚至中山小国也称起王来。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但赢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朕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也是由秦始皇开始的。历史上虽然对秦始皇褒贬不一,但他确实是千古一帝。

一百一十七、【促膝谈心】促膝谈心形容两个人谈话很投机,能把心里话说出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促膝谈心与古代人的坐姿有关系。 坐字形状是二人土上坐,古代没有凳子,所以古人生的姿势跟我们现代人的坐姿有很大区别。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是:两个膝盖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叫做安坐。三国时候有一个人,名叫管宁。他经常坐在一个木榻上,时间长了,木榻上放膝盖的地方都被磨穿了。可见,三国的时候人们还是这样坐的。 促膝谈心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谈心,越谈越近乎,两个膝盖就不知不觉地向前蹭,直到蹭不动了,这才发现两人的膝盖已经顶在一起了。如果像我们现在这样坐在凳子上,要想促膝谈心,那可就不容易了,因为你的重心全在凳子上,无法向前促,要想前进,只能搬。我们今天用促膝谈心,不是非要顶膝而谈,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交谈,坐着、站着都一样。

一百一十八、【洞房】洞房指新婚夫妇的房间。为什么把新娘新郎的房间称为洞房呢?源出两处。出处之一。传说,这是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当时,群婚制度存在着极不利于团结的因素,经常发生抢婚事件,不光男抢女,也有女抢男。时间一长,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间面临着分裂的危机。黄帝提出建立一夫一妻制。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为夫妻的,举行完结婚仪式后,将夫妻二人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穴(房)里,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许乱抢他人男女。为了区分已婚与未婚,凡结了婚的女人,必须把蓬乱头发挽个结,人们一看,知道此人已结婚,其他男子不能再打此女主意。否则,按部落法规(族规)处治。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各个部落群民的支持拥护,人们都争着为自己儿女挖洞穴(房),凡儿女们一结婚,举行仪式后,就把他们送入洞房。出处之二。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寻欢作乐,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强选天下美女陪伴他。其中有一个俊俏聪明又勇敢的姑娘,因在家排行第三,称为三姑娘。她不甘心过那种被奴役、蹂躏的生活,便以惊人的记忆力把宫中路径记清了,在一个暴君大搞宴乐的日子偷偷逃离了阿房宫,直奔华山。当时,一位名叫沈博的儒生为避焚书坑儒的迫害,也逃到了华山。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处日子久了,三姑娘同沈博相互爱慕,心心相印,产生了爱情。他们对天盟誓,结成了患难夫妻。两人身处深山老林,荒无人烟,哪里有房栖身!他俩在一块大青石底下,发现一个能容纳两人的石洞,他们就把这洞作为结婚的住房。虽然他们生活清苦,但相亲相爱,日子过得甜蜜而幸福。后人很羡慕他们亲密无间、与世无争的夫妻生活,就把结婚用的新房叫做洞房了。 洞房虽简陋,一旦成新婚的殿堂,便被咏唱不衰,宋入洪迈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最为有名。

一百一十九、俗语和谚语_民间俗语_

一百二十、【结束】事情到了最后阶段称之为结束。如快开学了,暑假即将结束。 结束一词,源自古代少女结婚。现在只要看到女子的左手无名指上戴了戒指,就表示她已经订婚或结婚了。而在我国古代,女子把头发束起来也就意味着她已经订婚或嫁为人妇了。结束一词的由来跟古代妇女结婚有密切的关系。结束就是把头发盘结束起来.结发夫妻也是来源于此。我国儒家传统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头发也被认为是人体最珍贵、最神圣的一部分,古代女子一生是不能剪发的,头发也就越长越长。大约到十五岁的时候,就必须把头发盘起来,要举行笄礼,也就是成年礼。这时候家里人会把及笄女子的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此女子成年了。而且一般来说,女子在及笄之前,父母就已经给她订下了婚事,到及笄那一年出嫁。束发结簪就表示女子已为人妇,为闺阁之女的完结,为之结束,这就是结束一词的由来。同时,又是该女子新生活的开始。

一百二十一、【粉丝】现在,粉丝是个使用频率十分高的热词,相当于追星族。粉丝是个外来语,与粉丝、粉条这种大众食品没有任何关系。 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原意是热心的追随者的意思。因为在中文里,说我是他(她)的迷这样的话是不通的,必须在迷之前再加一个字,如歌迷、影迷、球迷等。在许多场合,这样用起来还是繁琐,为了方便,干脆就把热心的追随者粉丝拿来使用,不管是歌迷、影迷、球迷,都可以直称我是某某的粉丝。并迅速流传开来。

一百二十二、【别来无恙】人们在久别重逢之后,常喜欢说别来无恙,意思是说您的身体还好吗?那么,恙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恙本指传说中的一种虫,《易经》说:恙,啮虫也,善吃人心。在古时候,人们过着茹毛饮血、草居露宿的生活。当时有一种藏在草丛中的名为恙的虫子,这种虫子往往寄生在人或鼠等身上,吸取体液,传染一种病毒。初被踅时,人感到皮肤火烫奇痒,接着便呈现红斑,长出水泡,并有发烧以至不能安眠的症状。那时候的人们无法消灭这种恙,只有听任它的骚扰,使人们非常害怕和厌恶这种小虫子。所以当时的人们每当见到久别的亲友时,首先要问无恙?后来,人们把恙引申为疾病,再后来无恙便成了一句问候语了。

一百二十三、【结发夫妻】结发夫妻是指原配夫妻,为什么叫结发夫妻呢? 结发又叫束发。我国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为孝行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因此,男女皆要蓄留头发。男子二十而冠,即到二十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戴上冠(帽子),表示已经成年;女子十五而笄,即到十五岁也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这里的结发即表示初成年。成年之后,男女可以建立婚姻关系,在结婚之夜,由新郎把束在新娘发髻上的丝缨解开,这是结发夫妻的一项重要仪式。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此外,新婚夫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婚礼之夜,夫妻二人要对镜结纽,即对着镜子把头发束好。唐宋时期婚礼中的这些礼仪,就是由结发演变而来。由此,人们称首次结成的夫妻为结发夫妻。倘若再婚,就没有资格称为结发夫妻了,男方称为续弦,娶二房称为纳妾,女方则称再醮了。

一百二十四、【香菇】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生菌类,无论炒菜炖汤都美味可口,是宴席上的珍品。何以叫香菇这样好听的名字,还有个十分动人的故事呢。很久以前,巫山脚下住着一对淳朴善良的夫妻,结婚几十年都没有个一儿半女。一直到老人满六十岁时,才生了个女儿,且一出生就天赋异禀,不同凡响,开口就能叫爹娘。老年得娇女,让老夫妻大喜过望,他们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地为她取了个名字叫香姑。香姑长到十三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她的生活顿时艰难起来。村里有个财主早就垂涎于香姑的美貌,见此机会便假惺惺地派人上门对香姑问寒嘘暖,心里却打着乘机霸占她的如意算盘。香姑年纪虽小,但早就看穿了财主的用心,她怒斥并赶走了财主派来的人。财主见来软的不行,就亲自带着家丁上门抢人。乡亲们听说后都替香姑担心。但香姑这时候气定神闲,她让乡亲们放心,说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派下来侍候两位老人,现在这件事已经圆满完成,自己也该回去了。说着她拍手一招,天上马上飞过来一只五彩锦鸡,落到了香姑的身旁,她骑上锦鸡飞到了空中。这时坏财主刚好赶到,看到煮熟的鸭子要飞了,急忙命人用箭向香姑射去。只见香姑不慌不忙,从空中撤下一把小白子儿,将射出的箭倒撞了回去。恶有恶报,财主被箭射死了。那些小白子儿落地后都慢慢变成了菌儿。乡亲们按香姑吩咐,把这些菌儿采来煮菜,味道极为鲜美。为了纪念香姑,人们便把这种菌儿叫做香菇了。

一百二十五、【耗子】耗子即老鼠。那么,为什么把老鼠称为耗子呢?五代时,封建军阀割据,争战频繁。统治者为了自己穷奢极欲地享受和筹集战争经费,变本加厉地搜刮百姓,他们给苛捐杂税立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名目。据《旧五代史食货志》记载,赋税除正项之外,还有许多附加税,如农家吃盐要上盐税,酿酒要交酗税,养蚕要交蚕税等。不仅如此,附加税之外还有附加税,名为雀鼠耗。官府规定:每交粮食一石,加损耗两斗。连丝、棉、绸、线、麻、皮这些雀鼠根本不吃的东西,也要加雀鼠耗,每交银十两加耗半两。到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加到四斗,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但又不敢公开抱怨皇帝,便将一肚子的怨气发泄到老鼠身上,咒骂老鼠是耗子。其实,老鼠是小耗子,官府才是大耗子。

一百二十六、【炒鱿鱼】炒鱿鱼怎么成了解雇的同义词呢?它源自南方沿海一带,旧时有这样一个风俗,老板要解聘雇员,并不采用口头或书面通知,而是客客气气地请你吃一顿饭,如果最后一道菜是炒鱿鱼,就等于下了最后通牒:你被解雇了。被请者立即心知肚明,拍拍屁股走人。就像马三立说的相声离婚上哪吃饭狗不理。请人吃鱿鱼有两层意思。第一,炒鱿鱼是档次较高的菜肴,最后款待你,聊尽主雇之谊。其实,这时候再好吃的饭菜还有什么味。第二,炒鱿鱼熟后呈卷筒状,暗示你应该卷起行李另谋高就,就像北方人把被解雇说成卷铺盖卷儿一样,蛮形象的。

一百二十七、【借光】借光指分沾他人的利益、好处。日常生活中的客套话,如:借光我过去一下。那么,这个俗语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源自一个民间故事。据说,齐国有一个贫家女孩叫徐吾,她经常与邻居的女孩们在一起纺线绩麻,有时候干活到很晚,大家就点上蜡烛。每天晚上的蜡烛都是由每个女孩从自己家中带来的。徐吾因为家里很贫穷,所以带的蜡烛最少,一起干活的女孩们逐渐不高兴了,有一个姓李的女孩便对其他人说:徐吾带的蜡烛不够,以后就不要和我们一起干活了。 徐吾听了她的话,为自己辩解说:这样说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友好的。大家都知道,我每天来得最早,休息得最晚,天天都在打扫卫生等待你们的到来,坐的时候也自觉坐在下面。这都是因为我穷,自知带的蜡烛少。何况,同一个屋子里,多我一个,蜡烛也不会暗淡多少,而我只是借东墙上的余光,每天来干自己的活。所以大家不要吝啬你们的余光,我用的光并不影响你们什么,这样一举两得,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女孩们听了徐吾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大家也无话可说了。从此以后,徐吾仍旧和大家一起纺线绩麻,也不再有人因为她带的蜡烛少而埋怨了。 借光的故事启发大家互行方便。

一百二十八、【相思树,连理枝】相思树和连理枝比喻男女爱情忠贞不移。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据载,宋康王偶见一美貌女子,原来,此女是宋康王的舍人韩凭的老婆何氏。宋康王不顾君臣关系,硬是把何氏弄到手。韩凭不满,宋康王就给他定罪,并发配边境修筑城墙。韩凭的老婆何氏写了一封信,偷偷送给劳改的丈夫。信中写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意思是说,她的幽怨很多,虽思念丈夫,可河水太深,不能见面,对夫发誓,要死的决心下定了。后被宋康王发现,韩凭自缢身亡。尽管丈夫已死,何氏还是不肯屈从宋康王,她又写了一首《乌鹊歌》表明志向,歌日: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意思是说,南山有乌鹊,你在北山布罗网,你拿我有什么办法,乌鹊不羡凤凰,妾身不靠宋王。有一天,宋康王与她登高吹风,她纵身一跳,左右侍从伸手一抓,只抓住了衣服碎片,那些衣服碎片,立刻化作了五彩斑斓的蝴蝶,仿佛是从何氏灵魂里飞出的惊艳幻影。后世梁祝化蝶的创作灵感或许是从这里来的吧。何氏当场摔死,衣袋内有一份遗书,要求宋康王赐她与韩凭合葬。宋康王看罢暴跳如雷,叫人分离新旧两坟,让两坟隔路相对,还狠狠地说:你们够恩爱的,看你们能合在一起! 没过多久,两座坟墓上都长出梓树,十来天竟有一抱之粗,而且树干弯曲,互相靠拢,不但地下树根交错缠绕,树上枝Y也慢慢纠合难分。不知哪来的两只鸳鸯,每天栖于树上,依偎哀鸣,仿佛在控诉宋康王的暴虐,嘲笑他的无能。宋国人可怜韩凭夫妻,把这两棵树叫做相思树。相思树,连理枝典出于此。

一百二十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俗语多指心甘情愿。也指故弄玄虚,不可能实现。此俗语源自商、周交替时期。商朝末期,商纣王无道,周文王决定讨伐昏庸残暴、民心尽失的商纣王,便留心物色一位有才能的军事指挥者来辅佐自己。一天,周文王带着他的儿子到渭水北岸去打猎,看到一个老翁在渭水边钓鱼。令人奇怪的是他的鱼钩是直的,而且离水面有二三尺。老翁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这时,一个樵夫走近他,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那老翁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文王见状大为惊奇,就下车,与之交谈。得知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布阵的高人。周文王喜出望外,便诚恳地请他一起回宫。此后,姜太公钓鱼、文王访贤广为传诵,遂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一百三十、【屋漏更遭连夜雨】此语比喻祸不单行,事事不顺。典出《醒世恒言》:这等苦处,分明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明朝天顺年间,官居吏部给事中的马万群,单生一子名叫马德称,德称聪明好学,卜二岁中了秀才。邻人黄胜把妹妹六瑛许与德称为妻,由于德称用心读书,年过二十尚未成婚。谁知马万群弹劾奸宦乇振,反被王振诬告贪污,削职追赃,家产被官方卖空。万群气不过一病身亡,留下德称在坟堂中栖身,生活没有着落。于是他便去杭州投奔表叔,表叔十日前死了。再到南京访故,则故旧或升、或转、或死,或罢了官,一个也没投着。盘缠用尽,不得不寄食佛寺。家乡学官因他误了考,把他秀才头衔也申黜了,真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你猜怎的,自此命运更不顺了:运粮赵指挥请他做门馆先生,粮船沉没了;刘千户请他教八岁儿子,儿子出痘死了;龙侍郎荐他去陆总兵处帮忙,陆总兵兵败被押解来京问罪。所以人们传说:马德称所到之处,一定会有灾殃,给他取名钝秀才。人们和他狭路相逢,一个个口吐唾沫,叫声吉利便走。光阴易过,德称已是三十二岁。这年王振势败,新皇帝访知马万群冤屈,复其原官,追加三级,抄没田产发还,准许马德称恢复秀才资格,落实政策。从此,钝秀才一洗晦气,连考连中,殿试二甲,选为庶吉士,方与六瑛完婚。正是十年落魄少知音,一日风云得称心。

一百三十一、【冤家】冤家一词,原意为怨家,指仇人。现在指爱的亲昵之称,是反语,如同情人之间女子说情郎你真坏一样。冤家一词源自唐代,唐张薷《朝野佥载》有此子与冤家同生之句。到了宋代,冤家这个词,通过不饶人这一语义成分,从所仇转为所爱,表示似恨而实爱的感情。如黄庭坚《昼夜乐》词:其奈冤家无定据,约云朝又还雨暮。《董解元西厢记》一日:正是咫尺是冤家,浑如天样远。 冤家的这种含义,在冤家一词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宋蒋津在《苇航纪谈》中对冤家的这种丰富含义作了总结:后阅《烟花记》有云: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长亭短亭,临岐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怜新弃旧,忘恩负义,恨切惆怅,怨深刻苦,所谓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触景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冤家的这六重含义,无不传达了男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缠绵悱恻的复杂感情,难怪古往今来的恋人都爱以冤家相称了。 冤家一词,除了指心爱的人外,还指心爱的东西。如《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日:婆子袖里扯出个小帕儿来。道:就是这个冤家,虽不值钱,是一个北京人送我的,却不道礼轻人意重。

一百三十二、【结婚戒指】戴上戒指,美观大方,且显示富贵。然而,戴戒指是有讲究的,不能瞎戴,如果随意戴上,很可能会闹出笑话。戒指自古以来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因此它的戴法颇有讲究。一般而言,从大拇指到小拇指的顺序,戴戒指的意义分别是:生、死、定、嫁、离。按照我国的习惯,订婚戒指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若是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名指,否则,就会令许多追求者望而却步了;离异单身女人会把戒指戴在小拇指上,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为什么结婚戒指必须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呢?相传无名指与心脏相连,最适合发表神圣的誓言,用戒指套住了所爱的人的无名指,就可以留住他(她)的心了,戴在上面的戒指可以是心心相印。而且无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适度按压肌肉,有安定情绪之效。按西方的传统习惯来说,左手上显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它是与心相连的,因此,将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义的。通常把戒指戴在左手上,也是因为一般较少的劳作,不会碰坏戒指。

朝阳沟封号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我喜欢夏天的夜晚写一段话三年级,我喜欢夏天的夜晚一段话三年级
    下一篇: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十篇,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i29.com

    All right reserved. 提花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9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