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思念家乡的诗句十篇,思念家乡古诗

作者: 提花小将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4日

思念家乡的诗句十篇

一、一路向西,撇开灯红酒绿,抛弃鸟月花香,怀一腔豪气,碾转到了疆域,大漠肆虐的风沙,摧残了红柳骆驼刺,可没阻挡住脚步的延伸。

二、“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五、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六、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岑参

七、乡音传来,家乡正在收麦子,闻讯,鼻空的骚动,引起泪两行,故乡的麦香,又轻袭心田。麦香勾引了我的相思。诱惑我的诗句行行,拈一缕麦香入诗,忆起丰收时的麦浪,风拂起,麦田如破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浪里的弄潮儿,叼着烟袋观望,笑咪咪的小眼睛旁,眼屎点点如稚嫩丹青手淡淡的笔疵,丰收在即,磨镰霍霍。布谷鸟翻着跟斗催着农忙。“麦罢垛垛”的声音响彻整个故乡。戈壁的五月,没有麦香,只有游子在诗里浓浓的思乡。

八、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九、如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李白此诗,就是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这两句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体会到了。中间四句在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描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末四句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

一十、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一十一、看题材 不同的题材表达的情感也不相同

一十二、闺怨诗:写闺房女子或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和独居闺中的孤独,或对远在边塞征戍的夫君的思念,或对战争的厌恶,对统治者发动战争的控诉。

一十三、宣称见杜鹃花

一十四、主旨

一十五、看所用典故

一十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一十七、直道相思了无道,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

一十八、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似乎都有着一种独爱月亮的情结。《诗经・陈风・月出》以“月出皎兮”的诗句来衬托佼人的娇美;诗佛王维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为我们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纯美诗境……月亮情结可以说是一种民族心理,在唐王朝的国度里,最善于表现这种民族心理的当属“诗仙”李白。人们常说“太白十诗九言月”,可见,在李白众多的诗歌中有许多描写月亮或有月亮意象出现的诗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等等。

一十九、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二十、解析:这首诗二三联写景,诗人先用“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优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诗人通过描绘“暖”色之景,抒发了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二十一、把“君”理解为“月亮”,那么最后一句可说成是“思月不见(月)”,意在说“想看月亮,但是看不见月亮”。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质疑,诗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上高高悬挂着半轮秋月),显然是能够看见月亮的;这里,将“君”释为“月”,即“思月不见(月)”,看不见月亮。那么,我们把“君”释为“月”是否造成诗歌首尾矛盾呢?我们仔细分析诗歌会发现,其实并不矛盾。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是不矛盾的。

二十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二十三、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诗中所写的内容)与深刻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答题的基本框架为“通过……,抒发……表现……。”即:通过……(描写……景物,或叙述……的社会现实),抒发寄寓揭露……思想感情,表现……的情趣(或寄托……的情怀愁绪苦闷,或表达……的追求,或流露……的倾向,或发出……的感慨,或袒露……的心迹)。

二十四、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在远方想到的是:故乡的兄弟在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之时,身上都插上了茱萸,却发现唯独少了一位兄弟,亲人间在佳节未能完全团聚的缺憾跃然纸上,亲友间的鱼水亲情感人至深。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母亲“密密缝”的动作和母亲“意恐”“迟迟归”的心理。五、六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寸草心”比喻游子孝心,“三春晖”比喻母亲恩情,形成对比,衬托出母爱的温暖、博大,表达了游子的感恩之心。教学这样的古诗词时,教师应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诗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进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自己的母亲、朋友说说心里话,使情感得到深化和升华。

二十五、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十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二十七、古往今来,人们留下了不知有多少数不清寄语中秋,赞美月亮的绚丽诗文。“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词句几乎成了千古的绝唱。“转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千年一怨,幽怨明月,为何月圆人不圆。月亮本为是没恨事的,却常常在人们离别之时显出团圆的样子,它是有意嘲弄人,还是同情人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但月圆人未圆,而且连月亮也难以长圆。大自然的事物也有缺陷,人的悲欢离就更不为奇了。人世的悲欢离合,天上的阴晴圆缺,难道一向都是如此,无法两全其美的吗?

二十八、《游子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诗句如下:

二十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十、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十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三十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三十三、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6.

三十四、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三十五、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三十六、从感性上加以分析。“思君(月)不见(月)”体现了作者对家乡、亲友、月亮等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作者乘船漫溯于蜀江之上,渐渐远离自己的故乡。此时,作者眼中的异地之月显然与作者心中的家乡之月是有区别的。在作者心中,故乡是自己熟悉、喜爱的,所以,一种“月是故乡明”的独特情感油然而生,作者想念的是故乡的月亮,而不是异地之月。因此,作者身处他乡,仰望异地之月,不禁发出“思君(月)不见(月)”的感慨。作者在这里为我们展示的是一种“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

三十七、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三十八、答题格式:

三十九、原文:

四十、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四十一、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四十二、一

四十三、设问方式:

四十四、月 夜

四十五、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十六、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四十七、“杨柳曲”也作“折杨柳”,是古横吹曲名。晋太康末,京、洛有《折杨柳》之歌,其曲多言军中辛苦及战争斩获之事。六朝梁、陈及唐人所作大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关外,征人看不到青青杨柳,羌笛却吹着“折杨柳”的曲子,自然就会牵动离愁。

四十八、亲情虽然有血缘关系作为连接的纽带,但仍需要彼此精心呵护,懂得相互理解与宽容,努力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全家和睦。这样不仅有利于家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促进各自事业的发展。

四十九、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

五十、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谓是咏月诗中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艳情里,何处春洒不月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年年只相似。”……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天一碧,平湖秋月作者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描绘出这融入秋水的月夜,一湖金水欲溶秋的壮观景色。

五十一、作者贺知章,初唐诗人,少以文辞著名,为人放达,进士出身,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86岁时告老还乡。这两首诗是写他回乡之后的感慨。第一首描绘了少小离家,乡里儿童不认识他的戏剧性场面,令人笑中有泪。第二首感慨更深,深感岁月无情,物是人非。这两首诗表达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感慨很容易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五十二、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出门在外的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这样的诗句还有唐代诗人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感受诗人思乡之情的同时,让学生也谈谈家乡的风土人情,进而营造出热爱家乡的教学氛围。

五十三、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韦庄

五十四、《闻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全文诗句如下:

五十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五十六、运用叠词,叠句,叠章手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节奏美,音乐美,增强浓厚的抒彩。

五十七、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五十八、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五十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六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六十一、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六十二、记得去年春天,在百花盛开的时节与君相逢而又分别。过了一年,又到花开时节。世事茫茫,难以预料。春愁使我心神黯淡,夜晚难以入睡。因身体多病而想念田园乡里。城邑中有百姓流离失所,真是愧对官吏的俸禄。听说你们想来探望我,我常在西楼盼望,已经有好几个月了。

六十三、渡汉江

六十四、任何花与化妆品的香味是不可比故乡的麦香,那香味携带泥土的气息,醉了晚归的脚步,醉了“锄禾日当午"诗句中的主人公。千年的陈酿,无论香到何年,也离不开故乡的粮,农人们最爱听的是麦子在烈日下噼噼啪啪作响。这响声,在酝酿大年三十,十万头鞭炮的声音。

六十五、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复

六十六、故园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李煜

六十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六十八、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六十九、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七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

七十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七十二、这首诗的作者有人说是李频,有人说是宋之问。李频是晚唐诗人,写诗工于雕琢,自称“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但这首诗并不雕琢,于平实之中写出了久别故乡的游子返归故园时似喜还惧、忧喜交织,犹疑之中的复杂心情,可谓惟妙惟肖。

七十三、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七十四、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

七十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七十六、第三章:想象初归到家之情景。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此章是妇念夫之语,还是很有道理的。此章中,归士(即作者)从妻子的角度出发,写妻子对自己的想念,正衬托了战士自己对家中妻子的想念,从侧面写起,含蓄隽永。后世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用的也是此种手法。“鹳鸣于垤,妇叹于室”写出妻子看到垤上的白鹳夫妇长鸣起舞的欢乐景象,又看到冷清无人的穷屋陋室,这鲜明的对比更加勾起她对丈夫的无限思念,呼唤丈夫早日归来。“鹳鸣于垤”一句运用了比兴这一《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用鹳在蚁穴边叫引出了下文妻子在家中叹息。“洒扫穹窒,我征聿至”,可能是夫妻之间的心有灵犀吧,妻子想着夫妻不见已有三年了,过了那么久,战事也该结束了,丈夫应该快要回来了,遂填补坑洼不平的地面,打扫干净屋室,等待远征归来的丈夫。“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则是以瓜苦象征心苦,写出望眼欲穿的妻子盼望远征归人的那种出苦苦等待却又不知归期的心情。另外,瓜和栗薪都是古代行婚礼时所用,以结婚是的物品引起下文回忆妻子初嫁时的情景。“自我不见,于今三年”,虽浅白平易,然而,生存缱绻依恋尽在其中。

七十七、如李白的《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U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忽然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七十八、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七十九、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然似去年。——赵嘏

八十、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岑参

八十一、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八十二、今夜州月, 闺中只独看。

八十三、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完美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八十四、《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诗句如下:

八十五、春夜洛城闻笛

八十六、《月夜忆舍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八十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八十八、如:李白《静夜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杜甫《旅夜抒怀》、高适《除夕作》。

八十九、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九十、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九十一、一叫一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九十二、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九十三、《人日思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薛道衡。其全文诗句如下:

九十四、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白居易

九十五、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九十六、【翻译】

九十七、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九十八、《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其全文诗句如下:

九十九、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一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百零一、边塞诗:通过对边塞景象或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或表现舍身杀敌的英勇无畏,或表现将士凯旋的豪迈,或表现将士对亲人、故乡的思念,或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恶,表现对战争的厌恶以及渴望和平、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百零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一百零三、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百零四、看关键词句

一百零五、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

一百零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百零七、莫向樽前须尽醉,与君俱是异乡人。——韦庄

一百零八、《除夜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百零九、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一百一十、亲人之间的相互惦念是人的本性,人之常情。在唐诗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亲情诗篇。下面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一百一十一、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自比冰壶,不但表达了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还向世人表白自己清白无辜、藐视功名利禄的操守。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以石灰作比喻,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梅花“凌寒独自开”,顶风冒雪、不畏严寒,也体现了王安石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元代诗人王冕凭借《墨梅》诗中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在教学这些古诗词融入人生理想与信念教育,会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在学清照的《绝句》、贾岛的《剑客》后,学生在品味诗句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在课后的搜集“咏怀诗”的过程中,都慷慨激昂地说出自己喜欢其它咏情诗的理由,声情并茂地背诵抒发自己壮志的“咏怀诗”。教师相机设计“用一两句诗抒发一下你的理想;读了咏怀诗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的课堂练习。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文天祥、李清照、谭嗣同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徜徉于这样的诗词王国,定会启迪心智,流连忘返。

一百一十二、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

一百一十三、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SLkJ.orG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必须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一百一十四、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一百一十五、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柳永

一百一十六、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一百一十七、满园春*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一百一十八、几时杯重把,昨夜明月行。——杜甫

一百一十九、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一百二十、渔歌子 (唐) 张志和

一百二十一、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明白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在淮河的南部下着冰冷秋雨的夜晚,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一百二十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百二十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一百二十四、【关键词】《诗经》;内容简析;艺术特色

一百二十五、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一百二十六、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一百二十七、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柳永

一百二十八、描述思念家乡的诗句(三):

一百二十九、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苏轼

一百三十、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一百三十一、从理性的角度上来看。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写出月亮的形态是“半轮”,即“半圆形”。结合地理学科有关月相的知识,我们可以得知,这种半圆形的月亮从月相上我们称之为“弦月”。“弦月”有“上弦月”、“下弦月”之分,“上、下弦月”除各自形成具体月相的时间不同以外,它们月出、月落的时间也不一致。“上弦月”月出于正午,月落于半夜;“下弦月”则刚好与之相反。由首句我们已知月亮为“弦月”,从第三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我们得知作者是在夜晚出发,而此时要形成“思君(月)不见(月)”的意境,则可推出这半轮秋月是“弦月”中的“上弦月”。此时的“半轮秋”已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中,所以有“思月不见(月)”之说。

一百三十二、公元756年安禄山攻陷潼关后,杜甫一家逃往州(今陕西富县)。后杜甫企图赶往灵武(今属宁夏)为平叛效力,不料途中被叛军捉住,被拘在沦陷后的长安。在拘留期间明明是他思念家人,但这首诗却写家人在州望月思念他,原因是他担心的不是自己失去自由,而是妻子对自己处境的焦虑。诗中写妻子此时在州独自看月惦念陷于囹圄的他,而小儿女尚不懂事。诗中想象妻子忧心忡忡、夜不能寝的样子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共依薄帐,让月光映照我们泪痕已干的笑脸呢?这首诗构思奇特,情真意切,深婉动人,充分表达出离乱中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一百三十三、如:王昌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一百三十四、介绍不熟知诗人的生平、志趣,或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一百三十五、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一百三十六、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一百三十七、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

一百三十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一百三十九、细析《峨眉山月歌》一诗,我们也不难体会到诗人独特的月亮情结。诗的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共七字,“月”字位于正中,前后分别有三个字加以修饰、补充。前三字“峨眉山”,点明了地点,即映入作者看到的不是别处的月亮,而是峨眉山上的月亮。后三字“半轮秋”,我们应重点抓住“半轮”一词。“半轮”,即半月形,这里是补充说明月亮的形态。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发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往往被视为人间聚散离合的标志。苏轼曾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将人的悲欢离合寄托在了月的阴晴圆缺。在《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月的形态是“半轮”,这残月为我们营造出一缕缕离的氛围,给读者流露出作者悲的感受。作者从小抱有“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宏大抱负,此时作者“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于是写下了这首离蜀远游的启程绝唱之歌。作者告别故乡,辞别亲友,独自一人在外,度着孤独、漫长的羁旅岁月。因此,作者内心充满了离愁别绪,这种离愁别绪在作者心中不断地涌动,进而产生了“悲”的情绪与感受。

一百四十、李频

一百四十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

一百四十二、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一百四十三、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怀。——白居易

一百四十四、云身自在山山去,何处灵山不是归?

一百四十五、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唐·孔绍安——《落叶》

一百四十六、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一百四十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别一番滋味在心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词句。同样的秋凉,同样的秋月,给人凄惨,给人哀伤,给人以无限的悲苦。每每读到这里,有多少人感时伤怀,涕泪横流。亡国之痛,失国之恨,人生失意,命途多舛,都随一轮清月,漂流而去。

一百四十八、山水田园诗:通过描写自然山水或田园风光,创造出一种静谧优美的意境或宁静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图景,或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厌恶,淡泊名利,寄情山水,追求恬淡悠闲的隐逸生活;或表达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一百四十九、早寒有怀 孟浩然

一百五十、概括重要内容 如:《题李凝幽居》、《新晴野望》《咏素蝶诗》、《雨雪曲》

一百五十一、进了家乡之后又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

一百五十二、《次北固山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湾。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百五十三、低头沉思,故乡明月下的麦场,脱粒机的声音压制了夜虫的低唱,顽皮的孩子在麦场里帮忙,小媳妇的嘴乐的像二大爷的裤裆,二大爷乐的嘴巴像树梢上的月亮,云怕月着了晨露的凉,轻轻的为月披上织了千年的衣裳。一幕幕,一帘帘,在诗句的跳跃,在脑海里回响。

一百五十四、家是亲人居住聚集的地方,是生活的大本营,是避风的港湾,是亲情的根基。思念家人,亦是人之常情。唐诗中有不少思家之作,仅举一首为例:

一百五十五、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

一百五十六、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李煜

一百五十七、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如“蜎蜎者蠋,烝在桑野”;“兴”如“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一百五十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百五十九、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

一百六十、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

一百六十一、李白

一百六十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一百六十三、《送韦城李少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百六十四、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一百六十五、第四章主要回忆新婚时的热闹景象。姚际恒云:“凯旋诗乃作此香艳幽情之语,妙绝。”最后一句“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是诗人自问,给诗人自己也给读者留下一个可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贺怡孙曾说“此章诗语极热闹,而诗情最闲冷,其妙趣全在‘其旧如之何’五字”。以人之常情,旧不如新,但常言道:久别胜新婚,诗人以“其新孔嘉”挑起下句,实际是以“其旧如之何”点动上句。

一百六十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百六十七、《寄李儋元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百六十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百六十九、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

一百七十、如:李白《望庐山瀑布》、贺知章《咏柳》、陆游《咏梅》、杜甫《登岳阳楼》、苏轼《定风波》、于谦《石灰吟》等。

一百七十一、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一百七十二、再如李白的《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又写出了诗人的另一种心情,就明月下酒,借明月抒情,豪情奔涌,在这样的月夜,不得不显露出诗人郁郁寡欢,愤世嫉俗而又无可奈何的俗态,那种被政治抛弃,被世界遗忘,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无奈,那种失意悲情与这清冷的明月,一同相映……

一百七十三、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范仲淹

一百七十四、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应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一百七十五、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

一百七十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一百七十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百七十八、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一百七十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一百八十、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一句化用前人诗句,表现出怀古伤今的思想感情。

一百八十一、如大家熟知的杜甫在不同时期诗风、情感各部相同。再如南宋诗人,因朝代的特殊性,许多慷慨悲歌之士激愤难平,以激昂的方式抒发自己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或抒发客居异地、故乡难归的孤寂之情;或对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悲愤;或表达不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一百八十二、· ·

一百八十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百八十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甬

一百八十五、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

一百八十六、示例2:下面这首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百八十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一百八十八、看写景的“冷”“暖”色调

一百八十九、身居异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刘细君

一百九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一百九十一、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一百九十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一百九十三、静忆家人皆万里,独看帘月三更。——张问陶

一百九十四、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百九十五、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一百九十六、如: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一百九十七、长相思,摧心肝!——李白

一百九十八、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一百九十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全文诗句如下:

二百、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袁凯

二百零一、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

二百零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

二百零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二百零四、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二百零五、爱情诗 如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百零六、孟郊

二百零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二百零八、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二百零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李商隐

二百一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百一十一、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二百一十二、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二百一十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百一十四、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二百一十五、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

二百一十六、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日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二百一十七、蜀国曾闻子规鸟,宣称还见杜鹃花。

二百一十八、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二百一十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无知,明月有情,愿天下有情人共浴明月之光,享受着美丽多情的精魂带给人间最美好的祝福,愿浓浓的乡情,汩汩的友情,绵绵的爱情天长地久。

二百二十、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

二百二十一、人生理想教育

二百二十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

二百二十三、爱家乡教育

二百二十四、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李煜

二百二十五、五月,故乡,麦香,月亮,一个个思念的字眼,引诱泪水在流淌。游子在异地思念麦香,思念捧着麦子的娘。月下,您老也在思念异地的儿郎。您老蹒跚的脚步怎么也不能把距离来丈量,电话里的哭泣,使我跪望故乡的方向,不孝的儿郎,在您老去的时候,却不能伴你守乡。儿郎稚嫩的诗句在时刻写亲娘,从蚕山,到榆钱,更忘不了幼时调皮贪玩不归家,你焦急的模样,从青丝到白发,你经历了多少沧桑。

二百二十六、最后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揭示了这首诗歌的主题,即对“君”的思念之情。对这首诗歌主题的把握关键在于对“君”字的理解。过去,人们常常把“君”字理解为“友人”,但是纵观全诗,我们很难发现有“友人”存在的踪迹,因此,我们也很难推究出思念朋友的意思。现在,有人提出可把“君”理解为“月亮”,这种观点是否恰当?我认为,把“君”理解为“月亮”是可行的。李白“偏爱”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暮从碧山下,山月同人归”。在他的诗歌中,常将月亮人格化,常视月亮为自己的契友。李白为什么常将月亮视为自己的契友、知己?古人常说“同志为友”,要成为友人,而且是契友、知己,显然,彼此要有共同的志向、追求,换言之,需在心灵上形成某种契合。月亮往往散发着光明、圣洁的象征意义。再看看李白,李白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转变时期,在当时腐朽的统治阶级的黑暗统治之下,他怀才不遇,但他不屈服于黑暗势力,不苟同流俗,始终保持着傲岸不群之姿态。正如他自称自己为“青莲居士”一样,李白有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优秀品质;又如同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写到的那样,李白有着一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的人格品质。由此可见,月亮的圣洁、光明与李白高洁的人格品质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契合。因此,李白常将自己的生命、情感寄托于月亮之上。

二百二十七、看作者 即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创作背景、创作风格、思想倾向。

二百二十八、羁旅行役诗:表现游子异乡生活的孤寂凄凉,或漂泊无依、归途艰难的愁绪,或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或抒发不被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愤慨,或兼而有之。

二百二十九、描述思念家乡的诗句(二):

二百三十、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

二百三十一、看注解或诗前小序

二百三十二、《逢入京使》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全文诗句如下:

二百三十三、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二百三十四、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二百三十五、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二百三十六、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二百三十七、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二百三十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二百三十九、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这个时期叛乱不断,百姓到处漂泊。这首诗大约作于白居易考中进士后回家省亲经过战乱中心地带怀念亲人和家乡时。诗的题目很长,等于是个小序,交代了写此诗的背景。前六句描绘了动乱年代家业无存,弟兄如远飞的孤雁吊影自怜,又像断根的蓬草随风飘转。最后两句是说如果此时大家都举目望月一定会潸然泪下,共同怀念家乡。这首诗虽然是寄赠众兄弟及姊妹,但并不过多直写亲人之间的相互思念,而是抓住大家共同思乡这一情感纽带来充分表达患难之中的手足亲情,让人更觉真挚感人。

二百四十、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二百四十一、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二百四十二、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二百四十三、日日思君君不见,共饮长江水。——李之仪

二百四十四、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二百四十五、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一个“愁”字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是全诗的诗眼。

二百四十六、第三章运用了反玄手法。从妻子的角度,侧面写起,从细节描摹。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衬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含蓄隽永。

二百四十七、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二百四十八、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唐·杜甫——《萤火》

二百四十九、《渡荆门送别》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诗句如下:

二百五十、游子吟

二百五十一、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苏轼

二百五十二、明鉴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杜牧

二百五十三、家在万里云外,有沙鸥相识。——陆游

二百五十四、客舍似家家似寄。——刘克庄

二百五十五、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

二百五十六、贺知章

二百五十七、参考答案:①这首诗描绘了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气袭人的景象,②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③同时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中“遥隔楚云端”“孤帆天际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迷津欲有问”借用孔子让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了诗人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

二百五十八、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二百五十九、《东山》之雨贯穿全篇。首章班师遇雨,次章长途遇雨,雨中想象的景物更添战争之哀,思乡之愁。其实,从头至尾只是途中遇雨,点点诗于是尽被雨打湿。

二百六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百六十一、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二百六十二、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

二百六十三、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二百六十四、《东山》全诗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在路上,在回乡的路上。这条路如此远,如此长,载满了三年的思念;又如此短,如此近,窥见的所有风物。远远近近,短短长长之间,容纳了人生无数苦乐悲欣。而思念中的一切,想象中的一切,虽因战争创伤而幽冷凄楚,却又因思念而可怀可想。

二百六十五、《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二百六十六、李白诗歌中“折杨柳”的曲调的运用则突破了“怀念征人”这一题材范围,将它拓展为抒游子的离情别绪或羁旅之思。如《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是李白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发思乡之情。其意为“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生呢?”此诗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原来吹奏的是“折柳”,即《折杨柳》。古人送别时折柳,“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离情别绪。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足见诗人思乡之切。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二百六十七、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二百六十八、今夜,月光如水,到处是闪耀着清澈光辉,多少乡情也便的愈发清晰。此时,在月光下徜徉,水银一样的月光,铺洒在我的身上,是那样的亲切与祥和。思乡的情愫,如同月光长出的翅膀,在月圆的夜晚。向着家乡的方向飞翔。徜徉在月光下,那种魂牵梦萦的乡情愈发的明亮,每当抬头望月,月光里就有一份属于你的心语,那思念经年不改,每当那轮圆月升起,它便踏着月色而来。都说思念是一种温馨的痛苦,那是因为有了痛苦才显得特别温馨。正是有了这挥不尽的想念,才会有今夜明月千里寄相思,思念的人儿泪常流的忧伤;正是有了这挥不尽的的思念,人的感情才对昨日有了悠长的沉湎和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也正是有了这挥不尽的思念,人的心灵才在深深的思念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二百六十九、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二百七十、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亲人之作。他的家乡在今山西永济,地处华山之东,故称“山东兄弟”。前两句写自己身在异地,每逢佳节思亲的情感就会倍增。一个 “独”字,两个“异”字充分表达出此身在外心如浮萍的感受。后两句想象兄弟们在家乡佳节登高的情景。按照习俗,今天兄弟们都戴着辟邪的茱萸登高,但此时却缺了自己一人。似乎是在替兄弟们感到遗憾,但在这曲笔之中更显示出了作者思念之深。这首诗情感真挚,蕴含丰富,反映了兄弟之间普遍的情感体验,成了广为流传的佳作。

二百七十一、这首诗写于李白晚年流寓于宣城(今安徽宣城)时所作。该诗并未具体描写四川家乡的自然景物,但从子规鸟叫,杜鹃花开缘情而发,所表露出来的乡情像醇酒一样芳香而又浓烈。

二百七十二、《望月怀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全文诗句如下:

二百七十三、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曹雪芹

二百七十四、战士以对故乡和亲人的想象叙述全诗反衬出生活的真实。

二百七十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二百七十六、李商隐的“晓镜旧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明月象一潭幽静的水,又盛满忧伤的爱情。皎皎的月光照着如霜秋露,冷冷生辉,情人离别,刻骨相思之情无法排解,在月光下徘徊,踯躅夜深不归,为情所困为情所苦,古人用自己独特,丰富、优美、多情的清词丽句,隐晦地表达离别之痛,思念之苦。

二百七十七、首章即写战事已结束,即将归家,以及作战时的异常艰辛。“裳衣”即日常所穿家居所穿的衣服。“制彼裳衣”即说要制作回家的衣服了,而“勿士行枚”即说不再作行军衔仗之事,意为不再打仗。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战事已结,归期已定,也就是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接下来的两句“蜎蜎者蠋,烝在桑野”用对比的手法以众多野蚕在桑野爬行,象征战士长期在野外露宿。“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写出战士缩在战车下,极寒交迫,不避风雨,由此可见,行军之路,异常艰辛啊!

二百七十八、送僧游山

二百七十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二百八十、王维

二百八十一、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百八十二、这首诗是作者在洛阳时所作。在春天的夜晚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叙述离绪的《折杨柳》曲调,又有谁人能不牵动起思乡的情思呢?这首诗反映了思乡乃是人之常情,一受触动便油然而生。

二百八十三、别离诗(去国、离家、别人):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的凄凉氛围,抒发依依不舍(眷恋)或别后思念或安慰劝勉之情。

二百八十四、回头向东望自我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立刻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二百八十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百八十六、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二百八十七、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

二百八十八、《黄鹤楼》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颢。其全文诗句如下:

二百八十九、乡情是人们对于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的一种比较稳固持久的情感。这是人们对于大地母亲的感念,也是对自己从哪里来的追寻。思乡是唐诗中较为普遍的题材。

二百九十、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

二百九十一、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刘基

二百九十二、文化艺术诗 描写表现音乐、绘画等艺术、抒发读书治学的感受体会、表达对文学艺术的见解评论等。

二百九十三、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蒲松龄

二百九十四、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处再逢君!——韦庄

二百九十五、白居易

二百九十六、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杨慎

二百九十七、孟郊从小生活孤苦贫寒,是母亲抚养孟郊兄弟长大成人。长大以后,孟郊屡试不第,漫游各地,直至将近五十岁在母亲的督促下才考中进士。几年之后,他被任用为溧阳尉,于是迎奉母亲走马上任,此诗大约就是这时所写。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的绝唱。头两句从物到人,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三、四句通过缝衣的特写,集中表现了慈母对即将远行儿女 的怜爱难舍、关怀备至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以春日阳光比喻母爱,以小草比喻儿女,母爱像春天的阳光哺育着小草,如同小草的儿女又怎么能报答母爱呢?这首诗写出了人类最伟大的母爱,引起了千千万万读者深深的感情共鸣。

二百九十八、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二百九十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三百、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唐·李白——《关山月》

三百零一、苍茫去乡回,无事不伤情。——吴敬梓

三百零二、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三百零三、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三百零四、一个久离家乡,音讯断绝的人一旦返乡临近家乡时心理活动又会是怎样的呢?请看:

三百零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三百零六、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七天和两年的比较,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我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欢乐的,自我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三百零七、我思君处君思我。——苏轼

三百零八、首句写的是峨眉山上的月亮,可谓之“天上之月”,第二句“影入平羌江水流”则描摹了月影倒映在川流不息的平羌江中的美景,即“水中之月(影)”。在天上月光的注视和水中月影的陪伴之下,李白连夜登舟出发,第三句“夜发清溪向三峡”则讲述了他出发的境况。第三句以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夜)、出发的地点(清溪)、作者的去向(三峡)。

三百零九、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三百一十、爱国情怀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王昌龄的《出塞》、岳飞的《满江红》等诗篇,都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宋诗人陆游通过《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陆游85岁临终前不忘祖国统一的那份牵挂。这样的诗句还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教师要介绍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并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品味吟诵,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百一十一、总结

三百一十二、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三百一十三、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

三百一十四、在古诗词中抒发朋友间真挚情谊的佳作极多,如高适的《别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教学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挚爱亲情的同时,引导他们要珍惜朋友、同学之间的感情。如教学《赠汪伦》时,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有踏歌而行的汪伦,有乘船待发的李白,并相互说离别赠言,进而体会到他们的深厚情谊。

三百一十五、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三百一十六、回乡偶书二首

三百一十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百一十八、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

三百一十九、兄弟姐妹十指连心,唐诗中也有手足之情的描写。其中著名的如:

三百二十、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三百二十一、《梅花落》,笛曲名,简称《落梅》《梅花》,《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以思乡怀远为主题,曲调悲凉。南朝至唐许多文人都有《梅花落》歌词,大都表现怨愁离绪。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风将笛曲《梅花落》吹送到关山处处,好像盛开的梅花在风中散落,表现了征人思乡、思妇念远之情。

三百二十二、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三百二十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三百二十四、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三百二十五、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三百二十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三百二十七、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三百二十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三百二十九、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三百三十、关键词:《峨眉山月歌》 “月” 感性

三百三十一、立刻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程垓

三百三十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三百三十三、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三百三十四、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三百三十五、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三百三十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三百三十七、咏月诗中要数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最多。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秋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挂念、思念、关切同情与这朗朗明月一起,伴随着朋友远行,明月是友爱的使者,友情的见证,也因为这有情的明月,使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情谊达到升华,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

三百三十八、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三百三十九、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三百四十、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三百四十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

三百四十二、杜甫

三百四十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三百四十四、行客走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三百四十五、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

三百四十六、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三百四十七、友情教育

三百四十八、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三百四十九、写作特色

三百五十、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三百五十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三百五十二、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欧阳修

三百五十三、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

三百五十四、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三百五十五、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三百五十六、第二章主要写归士对故乡荒凉景象的想象,而这荒凉的景象(如荒芜的土地,人烟稀少的乡村)正是由令人憎恶的战争造成的。再一次地映衬主题:思乡,反战。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呢?“伊威在室,蠨蛸在户”此两句写的是诗人想象自己长期出征在外,妻子独自在家经常闭门塞户,不通空气,没有阳光,室内十分潮湿,致使潮虫肆虐。而正是因为自己长年在外,无人出入门户,便有蜘蛛织网封门(“户”即门,“室”指室内)。“町畽鹿场,熠耀宵行”此两句写的是壮丁大都被拉去服兵役,致使土地无人耕种,甚至已印满兽印,成为野鹿所来往的场地,而且鬼火(即磷光)在夜间流动,其光甚盛,极言农村的荒凉景象。以上四句写的是对生产,生活的破坏,表达反战的情绪,当然也有思念家乡的成分,不然也不会想象家里的各种景象了。“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此两句写不论如何荒凉,那都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啊,对她的怀念,不是荒凉景象可以停止的。牛运震曾说它“一反一正,自问自答,便令通节,神情跳舞”,表达对家乡的无限想念。

三百五十七、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恽格

三百五十八、熊孺登

三百五十九、示例1:下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矛盾心理?

三百六十、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三百六十一、再如:《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首联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颔联“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此联除了烘托出边地环境的酷寒之外,也暗含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颈联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此二句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尾联用西汉傅介子的故事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

三百六十二、二

三百六十三、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孔尚任

三百六十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三百六十五、既然世事沧桑变化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的思乡之情就不免要旷达一些为好:

三百六十六、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

三百六十七、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三百六十八、【参考文献】

三百六十九、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百七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

三百七十一、茫茫戈壁,万里晴空,牛羊在山头像朵朵嬉闹的云,时而奔跑,时而停留。脚下鹅卵石似家乡丰收的红薯,或大,或小,或丑,或美,块块入诗,收不尽,藏不完。马背上的哈萨克汉子挥起鞭子,炸开了五月的繁华。雨过,绿满戈壁,骆驼刺绿过了玛河的碧玉,沙枣叶如挂上一层糖霜,胡杨枝头,鸟雀在茂密的叶子里偷情。叽叽喳喳的唱着五月的情歌。

三百七十二、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唐·李益——《行舟》

三百七十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三百七十四、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崔涂

三百七十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三百七十六、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三百七十七、全诗以一个随周公东征三年的战士的口吻,写他在历经无数苦难后,得以生还,终于可以归家,以及在他归家途中,因思家心切而不时想像因战争破坏带来的故乡和自家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的思念。

三百七十八、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

三百七十九、亲情教育

三百八十、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

三百八十一、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

三百八十二、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唐·宋之问——《题大萸岭北驿》

三百八十三、点明时间、地点、背景、主旨等,如:《邯郸冬至夜思家》

三百八十四、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崔颢

三百八十五、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有如下作用

三百八十六、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三百八十七、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三百八十八、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三百八十九、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三百九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百九十一、写景咏物诗: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或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不媚俗、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自己远大的志向。

三百九十二、如: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三两家。”

三百九十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三百九十四、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三百九十五、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三百九十六、《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三百九十七、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谢朓

三百九十八、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三百九十九、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温庭筠

四百、奠定感情基调,如:《书愤》、《春夜喜雨》、《哀江头》

四百零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百零二、《天净沙·秋思》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其全文诗句如下:

四百零三、古道西风瘦马。

四百零四、作者是中唐诗人,与白居易、刘禹锡有交往。这是送别云游和尚的一首诗,意思是说禅心如云,自在悠游于群山之中,又有哪里的灵山不能归去呢?诗意颇有禅机雅趣,不由使人想起久在他乡是故乡的名言。不论你出生于何地,只要找到安身立命、有利于发展的地方,久而久之,那便是你的家乡。

四百零五、看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我国古典诗歌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比如:江水常用来表达时光易逝、愁绪连绵;落花则和惜春伤时、思亲怀乡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景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四百零六、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四百零七、内容简析

四百零八、乡情,不仅是对自己出生之地,而且包括对自己长久生活之地的深厚情感。李白虽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附近),但后来随家迁居今四川江油。他对四川的深切怀念可见:

四百零九、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吴敬梓

四百一十、咏史怀古诗:通过史事人物、历史遗迹的追述、评价,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或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表达忧国伤时的情怀。

四百一十一、再看下面白居易的一首诗:

四百一十二、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也称“关山”,《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戍边将士耳中挥之不去的是《关山月》的曲声,他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妻子,于是愁绪萦怀,这如泣如诉的笛声,传达出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怀远之情。

四百一十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深刻的描写到观望着流泻的月光,乡情波动,牵挂故乡的亲人,思乡的情愫一齐涌来,只有如霜的月亮知道诗人内心的乡愁。这一份乡愁让人夜深难寐,遥望远方,惟有情寄明月才慰藉心中的乡思之苦。月是思乡的魂。月是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最永恒的寄托!

四百一十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四百一十五、“表达(或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表现了怎样的情趣?”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⑤“主旨是什么?”,⑥或结合意境提问⑦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四百一十六、如:《琵琶行》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四百一十七、如:《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对音乐的描写;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百一十八、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四百一十九、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四百二十、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百二十一、天长地久有穷时,仅有相思无尽处。

四百二十二、岳飞《满江红》: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四百二十三、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思念家乡古诗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有关老师的诗句,赞美老师的千古绝句
    下一篇:非主流女生超拽高冷签名,非主流超拽分组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i29.com

    All right reserved. 提花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9

    返回顶部重选